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评论 > 社评 > 正文

社评/预算案利民纾困投资未来有担当

2022-02-24 04:24:21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在香港抗击第五波疫情的重要时刻,财政司司长陈茂波发表本届政府任内的最后一份财政预算案。预算案在聚焦纾困和抗疫的同时,也为疫后经济恢复注入动力。这是一份关顾民生、发展经济,立足当下、兼顾长远的“答卷”,体现了应有承担和为民情怀,为香港未来注入动力,提振了市民战胜疫情、恢复经济的信心。

  财政预算案在扶贫纾困方面力度不少,亮点多多,包括加码推出电子消费券、补贴电费、为长者生活津贴及伤残津贴额外发放半个月津贴等措施,还推出一系列宽减措施,涵括薪俸税、差饷、水费、商业登记费、工商业排污附加费等等。而尽快立法为指定行业商户提供暂缓追讨欠租三个月的安排,对正处在水深火热中的饮食业、零售业来说可谓雪中送炭。中小企为配合抗疫而蒙受损失,一些播疫风险高的行业需要关门停业,但租金却停不了,面对交不了租而被逼迁“执笠”的困境,有关措施正好解了燃眉之急。

  要说最大的惠民之举,莫过于推出一万元的电子消费券,仅此一项政府库房就支出600多亿元。消费券具有多种功能,既能为民纾困,又能刺激市道和推动电子支付,促进疫后经济增长,库房也将因此得益,形成良性循环。去年预算案首次推出电子消费券,反应好过预期,今次“加码”推出,堪称“及时雨”,让疫下受苦的市民尤其是基层尝到“甜头”。四月将派出首期消费券,商界乐观地预测香港在第二季度就能迎来消费“黄金期”。

  抗疫是当前压倒一切的任务,抗疫需要财力支持。三月份香港将落实首次全民检测,没有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支持是不可能成事的。“三军未动、粮草先行”,今次财政预算案为抗疫拨款475亿元,分别用于加大检测力度和支援医管局、增购抗疫物资和服务、增购疫苗、增建抗疫设施等,另外还预留了200亿元以备各项抗疫需要,可谓考虑周全,为打赢疫战提供了强大的物资保障。

  计及特区政府推出的多轮抗疫基金,加上今次的抗疫支出,库房一共支出4800亿元巨款。抗疫两年多来,特区政府与市民“风雨同舟”不是一句漂亮口号,而是真金白银的付出,是切切实实的承担。

  预算案一方面大力纾困及抗疫,另一方面着眼未来,大手笔投资教育及创科事业,如成立50亿元的“策略性创科基金”,预留100亿元推动生命和健康科技发展,增加注资支持香港设立的16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及6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香港分中心等等,这是抓紧“十四五”规划及粤港澳大湾区发展为香港带来科创黄金机遇的必要之举,体现了政府的长远眼光。此外,预算案还拨款50亿元成立“大湾区投资基金”,聚焦于大湾区投资机会,有助香港进一步融入大湾区并从中得益。

  平情而论,在异常严峻的新冠疫情下,要做出一份令人满意的财政预算案并不容易。舆论对预算案的反应相当正面,来自不同政党政团的立法会议员予以高度评价,认为措施长短兼顾,既符合“量入为出”的一贯理财原则,又能“应使则使”,能真正帮到基层和中小企。在预算案保障下,在中央全力支持、香港自身努力下,我们一定能够早日战胜疫情。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