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评论 > 北京观察 > 正文

北京观察 | “第一生产力”与“第一改革”

2023-03-09 04:24:56大公报 作者:马浩亮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在今年的国务院机构改革的13项内容中,列在第一位的就是科技改革。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创新在现代化建设全局中居于核心地位。而在当前的国际大博弈中,“断链”“脱鈎”威胁不断加码,科技被“工具化”“武器化”,成为进行打压、围堵、遏制的新手段。中国遭受“卡脖子”最痛最直接的就是科技领域。

  机构改革是全局改革的组织保障和重要牵引。因此,此次重组科技部,既是着眼于科技革命、产业革命的长远部署,又是针对外部打压的反制举措。科技领域的改革并非首次。譬如1998年,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改组为科学技术部;2018年,国家外国专家局划归科技部领导。

  但今次改革与以往有很大区别。最突出的是对科技部的定位作用,有了根本重塑。将科技部的具体管理职能,分流划拨给发改委、工信部、人社部等单位;而科技部将重点聚焦宏观管理职能,包括战略规划、体制改革、基础研究、重大专项、技术体系等,重点是健全新型举国体制。

  中国曾依靠举国体制取得了从原子弹、人造卫星、正负电子对撞机到载人空间站、北斗导航系统、量子通信等许多重大科技成果。但不少基础性科研领域,与西方差距仍较大。加强科技创新,任务十分急迫。

  此次科技部在规模上有所瘦身,而地位却大大提升。更重要的是,根据新时代以来党和国家机构改革一体推进的思路,本轮改革组建全新机构“中央科技委员会”,办事机构设在科技部。中央科技委是科技创新的顶层设计和最高决策机构,标志着科技工作上升到前所未有的重要战略层面。

  回顾历史,宏观层面涉及科技的议事协调机构,陆续曾有上世纪50年代成立的“中央科学小组”,改革开放后的“国务院科技领导小组”,以及2018年调整设置的“国家科技领导小组”,均由国务院相关领导领衔。而新组建的中央科技委,上升到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更有权威地调集统筹各方面资源。同时,相比小组,委员会更为实体化,并且通过科技部的改革,强化龙头引领作用,从决策到执行都更为有力。

相关内容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