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专题 > 神州大地 > 正文

在沪港人 | 关伟信:抓住“北上”机遇闯出自己一片天

2022-12-13 19:38:59大公网 作者:夏微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稳抓机遇的关伟信在而立之年已完成自己的一个千万“小目标”。

  “对我来说,过去的二十五年里,最重要的就是 ‘机遇’两个字。”今年是香港回归祖国二十五周年,也是港青关伟信来到上海的第二十五年。二十五年里,他往返于香港、上海、广州生活,也曾出国留学。香港修例风波期间,他在香港守护过国旗;粤港澳大湾区概念提出后,他前往珠海创业做起了房产生意;看好上海金融市场优势创立投融资机构,在疫情期间帮助企业海外融资……如今三十而立的年纪,敢创敢拼、稳抓机遇的关伟信已经实现了自己一个千万的“小目标”。

  家庭氛围造就敢拼精神

  回忆成长历程,关伟信笑言,自己曾经也是个“安逸派”。有位担任金融机构管理层的父亲,家境自是优渥的。没有过多的烦恼,挣着一万多的工资,那个时候的他很是知足。

  可自打成家立业有了孩子,太太的一句话改变了他的人生。“她劝我年轻时必须努力,努力拼搏事业,必定会有不一样的结果;几年后回看,便会觉得这些辛酸与努力是值得的。”听了这席话的关伟信很快便辞去了稳定的工作,开始了创业之路。

  说实话,能够如关伟信这般听劝,并立刻付诸行动的人并不多,究其原因,或许与他的成长经历难脱关系。

1997年,一家人随父亲来到上海外滩合影关伟信(右)

  1997年,在港资银行工作的父亲接到工作调动机会,需前往上海。那时的关伟信虽小,却也记得父亲做出到内地决定时的那种“搏一搏”的心态。“父亲八十年代就来过内地,那个时候内地还在用粮票和外汇票,而且只有某些指定商店才接受外汇票。”九十年代的内地与香港相比,繁华程度依旧逊色不少,“当时父亲的一个朋友很支持他,说看好内地未来的发展。父亲也觉得不如来内地‘闯一闯’。”

  如今看来,关伟信的骨子里也继承了父亲敢闯敢拼的精神。不然也不会在国外留学毕业后,相较于国外按部就班的生活,更为看中具有无限可能性的国内市场,故而毅然选择了回国闯荡。

  大湾区置业创业先人一步

  没有人脉就创造条件建立人脉,没有资金先赚到第一桶金。决定创业后的关伟信,几经权衡,选择了加入香港友邦保险,并发挥自身“沪港人”的优势,在上海开展工作。香港保险业的发展较之内地更具优势,而关伟信自身因在上海长大而在沪人脉较多,两相结合,不仅工作如鱼得水,也借力为自己攒够了创业的资本。

2018加入香港友邦保险,与团队合影(第一排中间)

  “北上广深等内地一线城市对于保险的接受度相对较高,加之彼时内地人对于海外资产配置有一定需求,所以和身边朋友及客户谈香港保险还是比较顺利。”但关伟信直言,较之谈业务,最难的其实是要自己规划时间,自己拟定计划。公司虽能提供培训和资源,但是时间怎么安排、每天约见多少准客户、怎么谈,都需要自己规划。而这番经历也为关伟信日后的创业奠定了基础。

  赚到第一桶金,且尝到了甜头的关伟信很快将目光聚焦在了粤港澳大湾区。“国家愿意耗巨资造港珠澳大桥,并打造一个世界级的湾区,肯定是有它的用意的,珠海当时的发展阶段就好像是二十年前的上海,我很看好这个市场。”

从香港只身迁移至内地发展业务

  说来也巧,就在关伟信思考在珠海做些什么的时候,他得知,不少原本如他父亲般被派至上海工作的港人因到了退休年纪,且适逢上海房产市场大涨,便有意置换掉上海房产回到香港,且希望在珠海等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置业作为度假居所。“所以我2018年就去了珠海开始筹备,布局房产市场,2019年开始做粤港澳大湾区置业。”创业之初,他创立的可礼客房产主营to C业务,他不仅亲自带队跑项目,还会拍一些Vlog发布在社交平台,向大家介绍粤港澳大湾区的魅力。如今,当越来越多人看好粤港澳大湾区置业项目的潜力时,关伟信的公司早已在当地站稳脚跟,并适时开启了to B业务。他自己也置换掉了上海的房产,转而在珠海置业。

  见证上海巨变叹内地发展迅速

  虽然即将举家前往珠海生活,但对于上海,关伟信始终有着别样的感情,且十分看好上海的金融市场发展。

  刚随父亲来到上海时,他们住在巨鹿路,“每天早上六七点楼下就会有小贩在卖菜,和现在潮店云集的巨鹿路完全两个样子。”忆起童年的美好,关伟信很是感慨,“那个时候还有襄阳路市场,那是我最喜欢逛的地方,周末必去。”那时延安东路隧道还收费,东西通行还只有延安高架一条路。“我眼看着嘉闵高架、北翟路高架一点点造起来,IFC、‘开瓶器’、国家会展中心……整个城市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在沪港人共聚一堂观看直播,共庆建党百年华诞(第一排右三)

  二十五年来,上海发展日新月异。金融中心的建设,互联网的发展,让关伟信直呼在上海生活的便捷度越来越高。“其实内地是零几年才进入信用卡时代的,这点要比香港晚,那个时候香港甚至已经有了八达通。可记不清是从哪一年开始的,电子支付已经潜移默化地改变了内地的生活方式,可如今回到香港还是要刷卡付现金。”

  上海的海纳百川,更新迭代也深深影响着关伟信。“如果我当初没有来上海,而是完全在香港或者国外生活,可能就不会有现在这样的对新鲜事物的接受度,视野和看待问题角度也会不一样。”

  关伟信深切感受到上海的优势,年初因为疫情的来袭,不少投融资项目遇阻。才在上海成立了投融资机构的关伟信刚巧借机协助了一家企业在纽交所以SPAC的形式上市,做了一笔大单。“多亏上海是个金融人才集聚的城市,我是日常生活中认识了相关的金融人士,没想到促成了那笔生意。”

  港人在内地工作生活愈发便捷

  其实,能够让包括关伟信在内的许多港人来到内地并扎根,一系列港人在内地生活工作学习的便利化措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以前确实不太便利的,比如去银行开户,会问这是什么证件,要填很多资料。办驾照、买车、买保险、扫充电宝、共享挡车等都很麻烦。现在有了居住证,基本上和内地一样的福利待遇和便捷程度。”

为在沪港人设立的疫苗专场,居住在内地越发便利(后排左二)

  想起曾经的遭遇,关伟信哭笑不得,“2010年吧,我18岁去银行开户,旁边窗口已经办好了四五个内地身份证开户的,我因为手续特殊,一直在填表……”在港人内地居住证推出前,诸如此类的经历数不胜数。以至于,当关伟信拿到有着18位数字的居住证时,异常兴奋,“很多需要填18位数字的手续都一下子变得便捷了。”

  在关伟信看来,随着港人在内地生活便捷度的提高,加之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将有越来越多的港人来到内地,融入内地。“一方面,港人可以在大湾区置业,那里的生活成本和房价真的比香港性价比高很多。另一方面,大湾区推出了许多支持年轻人创业的政策,对港青很具吸引力。”

  实实在在看到内地发展机遇

  谈及香港回归祖国二十五周年的变化,关伟信不假思索道,“变化还是很大的,人心的变化。”香港回归祖国后,他明显感受到,港青对于国家的认同感与归属感与日俱增,他们发自内心地在尝试融入内地。

2019香港修例风波,关伟信(最前排右侧盘腿而坐)自发到维港护国旗

  小心翼翼地拿起身旁一份精心保存的旧报纸,关伟信严肃认真地说起了香港修例风波期间的遭遇。“那时我人在香港,新闻里看到他们把维港的国旗拆下来扔到海里,很难受,恨不得把电视砸了。”往事历历在目,关伟信的情绪也有些激动,“我当时纠结过,但最终还是在社交平台上发了文,呼吁大家一起去把国旗升回去,我想看看大家对这个事的看法。”出乎他意料的是,不到半小时就有三四十人的响应,“我们组织起来,一起去把国旗升了回去。”他指着报纸上的一张照片,照片里是一群未戴口罩的港青拥护着国旗,“我们也有过一些担忧,考虑过拍照要不要戴口罩,后来觉得就摘掉,露脸。”这件事所映射出的港人爱国之心给关伟信带来巨大的震撼。

  如今,在关伟信粤港澳大湾区的公司里,40%的员工是来自香港的青年。关伟信表示,这些年,越来越多的港青愿意融入内地生活,也愿意开始慢慢了解内地发展规划。“我觉得他们也是确确实实看到了内地发展机遇,如果港青愿意来内地读书、就业、创业,那么机遇是无限的。”

责任编辑:李孟展

相关内容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