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猴魁主产区黄山市黄山区新明乡猴坑村
“中国徽茶迎客天下”,安徽茶叶历史悠久,两千多年前,《桐君录》就有记载:“酉阳、武昌、庐江、晋陵,皆出好茗”,宋代以后,皖南茶区更是茗茶崛起。作为徽茶的重要代表,有着“巴拿马—太平洋国际博览会”金奖、全国十大名茶之一、国家礼品茶等众多殊荣的太平猴魁,其绿茶制作技艺早在2008年就被评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了保护发展太平猴魁品牌,做大做强猴魁茶产业,太平猴魁制作技艺国家级非遗传承人方继凡不仅带领太平猴魁核心产地村民,进行核心产区生态保护,用生态茶乡换来“源头好茶”,更积极开展猴魁茶叶机械自动化生产线的研发。
太平猴魁,其外形两叶抱芽,扁平挺直,自然舒展,白毫隐伏,有“猴魁两头尖,不散不翘不卷边”的美名。太平猴魁产于安徽省黄山市北麓的黄山区新明一带,该区低温多湿,土质肥沃,云雾笼罩。其主产区位于新明乡猴坑村,猴坑村高山茶园所采制的尖茶品质最优。
太平猴魁需在4月中旬前后采摘
方继凡介绍,太平猴魁的制作从采茶开始就有着严格的标准。4月中旬前后,当茶园中有10%的芽叶达到一芽三叶初展时,即开园采摘,采摘时间为上午六时至十时最佳,拣高山阴山茶园采,拣生长健壮的茶棵采,拣粗壮挺直的新梢采,拣符合标准的茶梢采,只选用一芽三、四叶的鲜叶。采下的鲜叶应装在洁净、透气的竹篮中,不可闷压,并在阴凉处摊放于竹制大篾盘中。晴天气温高、空气干燥,鲜叶还需盖上湿布。
太平猴魁制作技艺国家级非遗传承人方继凡手工制茶
太平猴魁的非遗制作方法分为拣尖、摊放、杀青、整形和头烘、二烘、三烘等工序。用此工艺制作的太平猴魁,色、香、味、形皆独具一格:全身披白毫,含而不露,入杯冲泡,芽叶成朵,或悬或沉。品其味则幽香扑鼻,醇厚爽口,回味无穷,大有“头泡香高,二泡味浓,三泡四泡幽香犹存”的意境。
近年来,随着市场的不断拓展,太平猴魁的需求量逐年上升。为了在保证原有制茶工艺的基础上降低制茶成本,方继凡创办的黄山市猴坑茶业有限公司与国内高校合作,在遵循传统制茶工艺流程的基础上,开展太平猴魁茶叶机械自动化生产线研发。目前已完成分料排队、捏尖整形及压扁定型三项技术研发及样机制作,现正在调试为整个生产线的研制做好准备工作。
与此同时,为了守护太平猴魁品牌,严控茶叶品质,太平猴魁茶核心产区安徽省黄山市黄山区新明乡猴坑村将绿色防控措施写入村规民约,专门成立了绿色防控植保队,在猴坑村全面推行“三禁两统一”质量管理模式,通过禁止使用除草剂等高残留农药管理茶园、禁止使用化学茶油制作茶叶、禁止外地鲜叶流入核心区以次充好,以及统一生产加工着装、统一组织茶园病虫害防治来加强源头管理。2016年以来,方继凡带领公司累计投入资金100余万元用于茶园统防统治,全村430户茶农的5400亩茶园全部实现绿色无公害生产。
方继凡介绍,为了追寻源头好茶,让大家都能喝到产自核心产区猴坑的好茶,猴坑茶业相继与阿里巴巴、顺丰等商业合作签约,做足“茶叶+电商”“茶叶+速递”文章,进一步拓宽太平猴魁线上销售渠道、提升速运售后服务品质,助力太平猴魁茶叶经济更好发展。(张玲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