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艺文 > 大公园 > 正文

HK人与事/古迹隐于鲗鱼涌\黄秀莲

2024-02-05 04:03:05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图:被绿意环绕的前鲗鱼涌学校,现改作德育发展中心。\作者供图

  鲗鱼涌,那么富于渔村风味的地名,也许曾经水清鱼肥,未及考据了。此地离我家只一个地铁站,不意在最繁忙一瞬最热闹地段发现了隐世的三级历史建筑。

  同窗海外归来,短租在鲗鱼涌英皇道,那天我先往闻名的粥店,恰是正午,只见上班族万头攒动从商厦如湧而来,午膳的挤迫匆促浓缩为这商住区一景。店里生意如湧,简朴老派的装修里飘出粥的气味,附近食肆同样老旧,仍在旧楼地舖营生,沁出勤劳的力量。不远处玻璃幕商厦数座一气呵成连作太古坊,时尚优雅,更有玻璃天桥凌空。那桥,避免了人车争路,行人从容就跨越车流,安全穿梭于商厦与地铁。那不止是一道桥,更是一道风景,让行人抬头一望就惊艳。此地混合了簇新与残旧、街景与山色,哪知道,还有古蹟。

  我拎着明火靓粥和“卜卜脆”油炸鬼,以为排队得来的香港美食立刻成为疫后重逢的主角,怎知美食不如美景,甫一进门同窗马上领着我到窗前,说要看大麻鹰。大麻鹰?市区不常见哩。闻言我有点忘形了,忙放下发泡胶盒,听她指点江山。房子位处高层,常有大麻鹰窗外翱翔,还有蝴蝶翩跹,呀,蝴蝶竟能飞得那么高!同窗从不诳语,我深信不疑,未见鸟踪蝶影,却见对面山丘黛浓翠鬱中,一座西式古典建筑物幽隐其上,遗世独立,超然物外,那究竟是什么地方呢?

  山丘之下有小路,石阶多级,坡道几段,步道依乎山势缓陡而建,路旁草木杂生,颇有野趣。栅栏横在路口,重门深锁,不知其中底蕴。建筑优雅地隐世翠微,傲立青山,遥不可及。曾经漫步路过,抬头仰望,只见大宅隐约外观,不似此刻居高临下,把神秘旧屋看得一览无遗。眼前景观宁静,树木蔚然,苍绿含秀,静景却教我微微撼动,撼动于景色之美,撼动于与这建筑相逢。分明知道这建筑存在偏又未窥全貌,似曾相识偏又印象蒙胧,似在近邻偏又陌生,似乎高不可攀偏又俯视鸟瞰,如今虽然一知半解,总算一睹庐山,胜于坐电车巴士上层只见小路伸延而莫得古宅门庭。

  “这建筑物属于什么年代呢?房子屋顶有竿,用来插旗,不似私人别墅。”“插旗的是塔楼,正正方方,四条柱,撑住塔顶,四边通风。”“很旧,但是保养得很好,应该仍有人居住。”“神秘!”“建筑对称,两边高,中间低。”“呀,大麻鹰!两只!”麻鹰掠过,不能眼慢,不然麻鹰飞远了。“壁画最右边画了一双麻鹰,写实。”果然巨翼腾于画上。山脚画了一幅壁画,色彩斑斓,内容概括了此区特色,我们站在二十层下望,居然连麻鹰也看到,真奇怪。“蝴蝶飞来了!”蝴蝶二三,粉色轻盈,不可思议地贴近玻璃窗前数次飞过。

  奇异的喜悦弥漫小室,差点忘记了靓粥不滚烫、油炸鬼不脆口了。地理系的同窗对大自然与人文景观充满探索的热情,便一起网上搜寻资料。古建筑本是前鲗鱼涌学校(Former Quarry Bay School),或称前鲗鱼涌英童学校,建于一九二六年,已列为三级历史建筑了。学校一九八○年搬往宝马山,此地由社会福利署接管,改为培志男童院。后来又改作德育发展中心,归香港青少年发展联会辖下,并不对外开放。

  怪不得了,这三级历史建筑分明在通衢大道之上,红尘万丈里,却因地势略高,门禁森严,行人止步,不予公众参观,媒体不大报道,好像别有幽独,原来另有抱负。

  建筑风格乃新古典主义,立面对称平衡,富于稳重之美。主体楼高两层,两翼则楼高三层,其屋顶建有插着旗杆的塔楼。正门上方的石碑刻有拉丁文“Labore et Honore”,英文翻译为“Labour and Honour”,即“勤劳与荣誉”。那么,建筑从落成开始已立下意向,奉行至今,“勤劳与荣誉”,荣誉来自勤劳,荣誉出于自力,并非天授,可谓发扬韬奋,激励志气。校训崇高,对数十年前的英籍学童、继其后的迷途孩子,以至世界各地的学子,意义同样深远。

  “吃完粥,再去窗边瞄瞄。”我们互递微笑,拉丁文“Labore et Honore”已刻印在饭桌。车水马龙,青葱围拢,百年旧建,古意盎然。古蹟用途数次变更,不离其本其宗,黉宫巍然,尽管不同年代入读的孩子,肤色不同,背景有异,可是这是学习的好地方,校舍有情,菁莪乐育,让孩子俯仰其中,琢磨品格,切磋学问,磨砺意志。所谓地灵人杰,朝岚夕照,山中灵气,与“Labore et Honore”会同刻印在孩子心间。

  古蹟除了岁月悠远外,其中蕴含的历史变迁、文化内涵、贡献范围,同样值得追溯与深思。今午何幸,既与同窗共聚,又与古蹟相逢在鲗鱼涌,内心满是喜悦。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