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燕青写《更暖的地方》有敏锐的观察力,她对社会周遭的环境有一份洞察力,环境也培养了她对文学的兴趣。她亦擅长写作,把生活在四围的小市民生活众生相记录下来,用丝丝入扣的手法写作,文笔生动细腻。
凭想像和忆旧,胡燕青在朦胧的记忆中得知,在没有现在的帝京酒店之前,拔萃男书院和她就读的伊利沙白中学之间,其实只有一丛一丛的亚热带植物。从伊中大草地直往山上走,一定可以走进拔萃。当我翻阅书卷细读《更暖的地方》,常能从字裏行间,开始随伴燕青,踏上童年时那回忆之路……
其实,我中学时的母校在大角咀,和旺角伊中素有友校交往,如友谊赛、卖旗一类活动。而当时作为校编的我,总能读到当时校刊学生总编:胡燕青(中六)的名字,我佩服下心中唸唸有词记下名字,难以忘怀。
燕青敏而好学,有一份上进的心和理想,“天助自助者”,她观察到上天对那些“人穷志不穷”的同学,都会有一份恻隐之心,给他们有足够的恩惠和能力去完成大学,进入社会后成为有用的人,有一番贡献。此言我信。
燕青在这书中的十三篇散文内,写她曾生活过的地方。她运用了细緻的笔触,以及多变的手法,语调,描绘出香港这小岛上的众生相,例如〈邻家男孩〉、〈邻家女孩〉、〈兰姐〉等。也有一部分以写街道为主的相关描绘,如太子道是她中学母校所在之地;牛津道是她孩子唸书的地方;鸭寮街曾经养活过她;港岛高街那边有她以前唸书的教会和中学;花布街有她的童年……每条街道都留下珍贵人情。
虽然她笔下写的,都是些顺手拈来、每日都可以耳闻目睹之事物,不外乎是些小人物、小事情。但作为一位心思敏感的女性,她的感情世界较细腻,较着重回忆细緻的地方,难怪那些看似平淡似水的人事,在笔底生花的燕青写来,却是那麼样真挚动人、情深境真,极为有力而顺达,令人心悦诚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