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艺文 > 小公园 > 正文

人与岁月\巴黎很近\凡 心

2019-04-22 03:17:56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今天是复活节假期,若非四月十五日那场火,巴黎圣母院一定会以她一贯的妩媚,迎接世界各地的遊客了。

  这些年常在巴黎转机,找个藉口就留下逛一、两天。巴黎对外人实有无穷的吸引力,乃至每次离开都觉得总有着遗憾与不捨。这魅力来自她的小说、电影、音乐、艺术、建筑,巴黎圣母院就是法国建筑的代表符号之一。

  巴黎圣母院建於八百多年前,与中国南宋同期。其哥德式的高峭风格非常值得一说,正面的双塔鐘楼不同於一般全是尖塔的哥德教堂,玫瑰窗也含有黑白的样式。更重要的是,雨果的小说及据之改编的电影《巴黎圣母院》赋予了她魅力。吉卜赛少女艾丝美拉达与鐘楼驼侠卡西莫多的命运故事,成了圣母院一道人文色彩。

  巴黎圣母院旁边就是塞纳河,两岸有许多著名的历史建筑,其中一座是巴黎旧监狱。它囚禁过法国大革命时期的皇后玛丽及几千名贵族,玛丽的夫君便是被处死的路易十六。监狱展馆陈列着表现当年情景的油画。

  我所处时代的教育包含了对世界文明的敬重。法国的伏尔泰、罗曼罗兰、巴尔扎克、雨果,包括近年因《情人》走进中国的杜拉斯,都是国人喜欢的作家。雨果在法国似乎更受尊敬。凯旋门延伸到各方向的十二条大道,有一条就叫雨果大道。那条路专卖时尚商品,大概觉得雨果特别配得起这种氛围。

  旅居巴黎的朋友曾告诉我说,法国人对雨果的热爱远超得过诺贝尔奖的罗曼‧罗兰。罗曼‧罗兰最著名的小说《约翰克里斯多夫》写的音乐家原型是德国人贝多芬,而雨果的小说写的都是巴黎和法国。这说法不一定成立,但看雨果的小说《九三年》、《笑面人》、《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无不都是法国历史和活在其中的法国人。这种题材的民族定位注定了雨果是法国人的偶像。我们教育中打下的法国文化印记,使巴黎在不少国人心目中,既遥远又近切。

fanxinw@hotmail.com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