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艺文 > 小公园 > 正文

古文日常/人生非金石\米 哈

2024-05-27 04:03:11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历代诗词中,有很多很多领悟生命苦短的作品。举例,东汉时,有《古诗十九首》之十一,写道:回车驾言迈,悠悠涉长道。四顾何茫茫,东风摇百草。所遇无故物,焉得不速老?盛衰各有时,立身苦不早。人生非金石,岂能长寿考?奄忽随物化,荣名以为宝。

  诗人驾车远行,有感于日夜奔波,功业名声却尚未建立,而人的盛年转眼即逝,很快就到生命的尽头。于是,诗人写诗勉励自己,要趁早立身扬名,不要等到行将就木,再来悔恨名声不足以显荣于后世。

  如此想法的诗词,多不胜数,历代文人如陶渊明、白居易、杜牧、李白、杜甫、雍陶、杜荀鹤,等等,都写过类似的念头,何解呢?我想,这不外乎一种情绪的投射,投射一种恐惧,怕功业未成,更怕生命太短。

  说到生命价值,不得不提到法国十七世纪天才哲学家帕斯卡(Blaise Pascal)。有一个说法是这样的:法国哲学数百年来的发展大概就是两路,一以笛卡儿─伏尔泰─孔德为主的结构主义,二是帕斯卡─卢梭─帕格森─沙特为主的存在主义。

  帕斯卡在世时,未必知道自己只有三十多岁的人生,也不一定预见到他的智慧启示了以后无数人的观点,但他确实知道自己生命的尊严与价值,他写道:“人只不过是一根芦苇,是自然界最脆弱的东西,但他是一根有思想的芦苇。”

  人是脆弱的,我们没有厚实的毛皮,也没有利爪獠牙,但帕斯卡认为,人的厉害,在于人可以明白自己死亡的命运。我们明白,所以害怕,又因为害怕,所以思考,思考应以怎样的方式去活得更好。

  “我们人类的全部尊严就在于思想。”帕斯卡如是说。每当我读到古人写下感慨人生苦短的诗词,不免想到:或许他们在世时,始终没有做到想要的功业,但我正在朗读他们的文字,这证明了他们的名声流传至今,也会继续流传下去,连同他们的生命尊严。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