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艺文 > 小公园 > 正文

伏牛山/八千字理论\乔 苓

2024-05-27 04:03:13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作家毕飞宇做过多年文学编辑,每有业余作者拿三万字的短篇小说给他看,他都会直接让对方拿回去,给出的建议是要么加内容,变成中篇,要么把字数“砍”下来,精简到八千字左右。

  以上是毕飞宇在近期一个讲座上强调的“八千字理论”。在他看来,短篇小说有“膨胀”的功能,要在尽量小的体量上提供更多信息。一个作家如果写短篇动辄两三万字,那么他的压缩能力是有缺陷的,短篇小说超过八千字就不再好看。

  言词空洞,就容易长篇累牍。在内地,本科毕业论文没有明确字数规定,但各学校通常要求在八千字至一万字之间。笔者大学毕业当年,有位同学雄心勃勃地写了三万多字的本科毕业论文,结果导师只给了她刚合格的分数。民间流传有“博士买驴”的故事,讲博士买了一头驴子,写了三纸契约,却没有一个“驴”字,讥讽写文章说不到点子上。我那位同学也是“书券三纸,未有驴字”而不自知,简单地认为论文也能够“以多取胜”。

  不单小说和论文,翻看现在一些新闻报道,也有“床上安床,屋下架屋”的趋势,本来三四百字能够说清楚的信息,非得绕来绕去地铺垫,再加上乱七八糟的背景,结果就是“下笔千言”,徒耗读者眼神。著名报人赵超构很早就曾提出“短些,短些,再短些”的办报口号,这与今天毕飞宇提出的短篇小说“八千字理论”有异曲同工之妙。

  至于如何压缩文字,笔者认为最好的典范是《桃花源记》,在描写武陵出来后介绍入源过程和所见所闻时,陶渊明只用了九个字:“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一句“说如此”,远胜千馀字的重复叙述。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