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艺文 > 艺术赏析 > 正文

扎根香港音乐家/黎草田:高歌挺进的“音乐战士”

2021-08-19 04:23:18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图:今年是黎草田百岁诞辰。

  今年是已故香港著名音乐家黎草田(1921-1994)百岁诞辰。从抗日战争到上世纪九十年代香港回归祖国前夕,黎草田生命的轨迹是时代洪流中的一个缩影,而在这条波澜壮阔的道路上,以音乐救国、爱国是他不变的坚持。日前大公报记者专访香港资深舞台剧演员、导演,黎草田遗孀傅月美,听她回忆这位扎根香港又饱含爱国热情的音乐家,在大时代中一路高歌前进的故事。\大公报记者 管  乐、徐小惠

  “作曲家的生活曲线好像是一条铁轨,创作事业在它上面迂回地前进着,寻求着理想的目的。”1963年,黎草田在香港《文汇报》发表的《生活的曲线》一文中写道。1921年出生在越南,黎草田的父母都是中国人,八岁那年,他们一家人移居广州,而后来到香港。他在少年时代经历了抗日战争;在青年时代见证了新中国的成立;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末,社会环境动荡,他继续投入爱国事业;改革开放后,他仍为音乐及教育事业鞠躬尽瘁,直至人生结束。黎草田去世后,傅月美前前后后花了两三年时间,采访了很多黎草田的朋友,一个人完成《大时代中的黎草田》一书,从好友的回忆、生前的文稿、生平经历等方方面面,展现了黎草田在时代洪流中不断前行的一生。

  经历抗日战争 离港赴前线

  “抗日战争爆发后,他们一班青年都好热血。那个时候他们有读书会,会读一些社会性的东西,还会自己手写一点东西,然后印出来。”这是傅月美从黎草田口中听说的他的少年时代。抗日战争期间,黎草田两度离港,往内地、赴前线,并先后参加了“第四战区司令长官部边政大队宣传队”、“抗敌演剧四队”,在广西生活了约两年时间。“那时候真的好艰难,跟着军队生活;他们会去到一些少数民族地区采风,慢慢慢慢,可以见到为什么他这么关心社会和时事。”傅月美说。

  “他见过人民的生活有多么艰苦,有的地方一家几个人只有一件完整的衣服,谁出门谁穿这件衣服。有了这样的经历之后,再看社会,看人们,即便经历过一些动荡,但都能看到社会和人民生活向好的方向发展。”她续道。

  抗战胜利后,黎草田回到香港,继续从事音乐事业,并创立了“草田合唱团”。“其实那时候他已经代表了左派的音乐家,整天出来组织活动,内地著名的音乐家李凌、赵渢当时都曾来香港出过一些音乐杂志。”傅月美提到,当时她并不认识李凌、赵渢等人,“草田就什么都没和我说过,后来他们回到内地之后,我才知道他们原来这么厉害。”

  率先写广东歌 编爱国歌曲

  六十年代末,香港社会环境动荡,当时在爱国公司工作的黎草田,也受到影响。“当时他们会去街上做一些宣传剧,他们会唱毛主席诗词、公开唱歌,有点像现在的快闪党,表演完就走。我就好担心。”傅月美说道:“因为那个时候左、右(派)分得好清楚,他又是左派的名人,真的好大胆,现在回想那个年代(生活)都几不易。”在傅月美的回忆中,黎草田那时几乎不会同她讲自己要去做什么,“试过有一次,我真的好惊,他说,呐,不可以写下来的,你要记住一个号码,电话号码,不可以写下来的,如果我有什么事你就打这个电话号码。”傅月美虽因此成日担惊受怕,却又绝对尊重黎草田的选择,“就像他另一个中文名黎丹路,碧血丹心走我路。他是时代中走过来的人,但不是只有他一个,很多人一起走了这条不简单的路。”

  那个年代,不是人人都有机会听到爱国歌曲,黎草田喜欢毛泽东的诗词、想要让人听到爱国歌曲,因此便将《血染的风采》、《龙的传人》等爱国歌曲编成合唱;另外,当时香港一些人不识普通话,“他觉得需要一些本土的东西贴地一点,可以有一点歌给他们唱到,所以他就率先写广东歌。”

  致力音乐教育 来者从无拒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黎草田将毕生精力致力于音乐教育事业。傅月美说,草田精神,实际上是八个字:非以役人,乃役于人。“即是他认为他不是要奴役人,他要服务人。”傅月美解释道:“他常常觉得应该要服务人群;以他的条件,他教作曲、教唱歌,可以收好贵的钱,但是他好多时候教人是完全不收钱的。”她回忆过去,一个星期七晚,黎草田一晚教作曲,一晚教人文,有时还会指挥其他的合唱团;他的教学没有固定的时间,只要学生有问题,他就帮忙解答;常常有学生放了工之后才来合唱团唱歌,来不及吃饭,黎草田就会和他们一起在附近的大牌档吃饭,吃过饭之后有时候会再练练歌。

  傅月美说,黎草田收学生没有标准,想学就可以;来者不拒,有教无类。“他经常说,他们没钱去学,但是我有能力,那么我可以教他们,好过他们想学东西但是却没钱。”在一班学生中,锺永康是后来较有名气的一个,曾与著名作词家韦然合作了好多校园歌曲,“他(锺永康)本来是拉手风琴的,来我们合唱团伴奏,后来我先生教他钢琴,还教他作曲,当时都是免费的。”晚年黎草田得了癌症,在癌细胞扩散到脑部后,他依旧希望可以教书,“那个时候我真的好担心他,万一不小心撞一下,就不得了,但他没有停过。”

  回忆起那些岁月,“现在都是历史了。”傅月美感叹,看到如今的部分香港年轻人,她又痛心大家不知珍惜。“现在的年轻人没经历过抗战这样的国难,也没经历过港英政府时期,所以他们不知道这个国家是多么艰难才走到今天的。”在她看来,对国家历史的不熟悉,令当下的部分年轻人视角片面,“很多人以为网上就是全世界,但不是,很多(资讯)都是假的。我们这一代还能听到上一代讲,我还能听到我先生说他们是如何抗战多么困难。但年轻人就真的没听过了。”她叹喟:“现在香港的国民教育还是有些遗憾,我觉得知道多点历史好一点。”

图片来源:《大时代中的黎草田》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