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艺文 > 艺术赏析 > 正文

和合共生 呈现中华文明智慧结晶

2022-10-23 04:23:28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左图:“联展”展品:清乾隆青玉描金云龙纹编磬(左)、清乾隆铜鎏金编锺。\故宫博物院;右图:“大展”展品:新石器时代八孔骨笛。\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

  国庆节前夕的9月28日,“和合共生—故宫.国博藏文物联展”(下文简称“联展”),在北京天安门广场中国国家博物馆开展,以400多件中国古代文物,展示中国人传统的“和合”思想体系,由“天地同和”“万邦协和”“宜民安和”“乐在人和”4个单元组成。

  国庆节后10月8日,“和合中国”大展又在沈阳辽宁省博物馆开张(下文简称“大展”),此展由22个文博机构共同协办,是辽博史上规模最大的特展,旨在展现中华民族传统的“和合”思想。\姜舜源(文、图)

  “和合中国”大展由国家文物局和辽宁省委宣传部主办,辽宁省博物馆等承办,山西省博物院、吉林省博物院、南京博物院、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湖南博物院、陕西历史博物馆、甘肃省博物馆、宁夏回族自治区博物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等22个文博机构共同协办。展品有文物、古籍402件/组(436单件,其中一级文物88件/组)。展览也由4大部分组成:“天人合一”“人心和善”“和而不同”“协和万邦”。

  在笔者看来,这种通过文物揭示历史文化内涵的展览,是博物馆藏品研究深入、展览升级的结果,从过去的就物论物,发展到深入阐释文物所承载的思想内涵。而“和合”思想正是中华民族传统性格和文化基因,广泛存在于各种文物特别是典章文物、典籍之中,构成中华民族传统的核心价值观体系,是中华文化遗产不同于西方文化遗产的本质特征之一。让文物、文化遗产活起来,不但是要活化保护和利用文物,更重要的是激活并展示文物承载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思想。

  “和合”思想 核心价值

  从文字记载的最早文化典籍《尚书.尧典》,到古代最后的清朝,“和合”贯彻中华文化始终。《尚书.尧典》开篇就是:“曰若稽古,帝尧曰放勳,钦明文思安安,允恭克让,光被四表,格于上下。克明俊德,以亲九族。九族既睦,平章百姓。百姓昭明,协和万邦。黎民于变时雍。”协和,汉唐学者都注解为“和合”;万邦,即华夏诸邦。这位4000多年前相当于考古学新石器时代晚期的尧帝,人品儒雅谦恭,具有光明的美德。他以这种美德去团结周围部族,各部族因而和睦相处;接着秉公执政处理百姓事务,百姓因而生活幸福,社会公平开明;最后推而广之以和合万邦,华夏社会最终变得安定繁荣。这是古圣贤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想追求。汉代司马迁《史记.五帝本纪》指出:“天下明德皆自虞帝始。”华夏文明教化在尧舜禹时代发扬光大,“三代之治”成为后世的理想追求。“联展”明清时代典章文物“太平有象”,就是寓意天下太平、国泰民安。清代北京紫禁城太和殿正中金扉上,每年正月初一的春联,重温尧舜禹圣贤之道:“龙德正中天,四海雍熙符广运;凤城回北斗,万邦和协颂平章。”四海雍熙是社会繁荣昌盛,万邦和协是人类和睦共处。

  战国思想家荀子说:“乐合同,礼别异。”从《尚书.尧典》“八音克谐”、“神人以和”等有记载的音乐史开始,中国音乐就是用以协和社会大众的,最早如黄帝的大乐《韶》,后世孔夫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论语.述而》)大展中新石器时代八孔骨笛,出土于距今9000至7800年的河南舞阳贾湖遗址,音乐实验证明,它既可演奏传统五声或七声调式乐曲,也能够演奏含变音的少数民族及外国乐曲。清代的宫廷雅乐称《中和韶乐》。“联展”乾隆二十九年铜鎏金编锺、青玉描金云龙纹编磬,就是大朝会演奏《中和韶乐》时使用的两组主要“乐悬”。中国古代雅乐乐队与西方交响音乐乐队大异其趣。

  “君子如玉” 华夏美德

  “大展”来自新石器时代“红山文化”(距今6000至5000年)故乡辽宁建平县的玉雕玦形龙(玉猪龙),早于尧舜禹时代。它通体用白玉雕成,整体呈英文字母C形,是美好的吉祥物,背部有一穿孔,用以平衡悬挂。它兽首肥大,憨态可掬;双目炯炯有神,两耳翻捲耸立;牙齿露出,笑意写在脸上;鼻部加刻数道皱纹,吻部伸展,与蜷曲的末尾首尾衔接,有头有尾,美满团圞。与此憨态风格接近的是3000多年前殷商时代的青铜鸮卣。

  “联展”中也有一件故宫所藏“红山文化”玉龙,岫岩玉雕琢,黄绿色,质地圆润。整体呈长圆柱形,身体弯成C字形曲线。玉龙头部雕琢,梭形长眼凸出,边缘有单阴线勾出轮廓。吻部长而前凸,鼻上翘,嘴及下颚以几道简练的阴线纹刻画。龙身光素,中部有穿繫孔,两面对钻,用以悬挂佩戴。它与国博藏“红山文化”早中期碧玉龙属于同一家族。国博那件是迄今发现的最具龙形的古文化器物,1971年在内蒙古翁牛特旗发现,为离当地不太远的今辽宁省岫岩县所产岫岩玉。它的躯体蜷曲若鈎,真正“矫若游龙”;周身琢磨光洁,曲线流畅,龙腾虎跃。它的头部是长长的口吻,鼻端前突,上翘起棱,端面截平,有并排两鼻孔。面庞上双目修长,鼻、口都是简洁的线条刻画。这两件玉龙显著区别是,前者脑后的鬣鬃较短,边缘呈刃状;后者长髮飘飘、尾部昂然上翘,夸张而不失规范。

  玉器源自新石器时代人类加工石头。与世界其他民族不同,中国人走出新石器时代之后,继续发展玉文化。“君子如玉”,“君子比德于玉”。玉蕴含了人们的诸多美好品德。比如白玉无瑕;再如要求实事求是评价一个人:“瑕不掩瑜,瑜不掩瑕。”这三件史前玉器显然都绝非人们率意而为,而是倾注了以“和合”为核心价值观的圣贤之道。

“五星聚会” 天地人和

  《礼记.中庸》说:“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天、地、人关系和协是和合的崇高境界。“大展”新疆和田民丰县尼雅遗址1995年出土的汉“五星出东方利中国”织锦护膊,反映水、火、木、金、土五大行星同时出现在东方天空,即“五星连珠”、“五星聚会”的天象,古人认为这对中原王朝的军国大事有利。《汉书.赵充国传》记载汉宣帝诏书以此语激励将士们。这不能简单视为迷信,它是古人对天、地、人关系的观察总结,战国天文著作《甘石星经》已有相关记载,《史记.天官书》《汉书》《晋书》也都有“五星分天之中,积于东方,中国利。”不少学者认为此“中国”指黄河中下游汉代京畿地区及中原,笔者倒认为除了这个含义,也指现在说的中国。因为在《史记》成书之前的汉元朔六年(公元前123年)6月,汉武帝诏书已经说“今中国一统”,不但与现代概念“中国”完全相同,而且把“中国”与“一统”作为一个整体概念。奋发图强的汉朝开辟了被后世称为“丝绸之路”的中西文明、货物交流通道,“联展”还展示了1945年修缮“丝绸之路”开拓者汉代张骞墓时出土的封泥。

  海晏河清 礼遇远人

  “联展”霁青釉金彩海晏河清尊,是清代景德镇御窰为圆明园海晏堂特制的陈设品。敞口,短颈,丰肩,鼓腹,腹下部内敛,肩颈之间贴一对白色展翅剪尾燕瓷塑作为尊耳。外壁施霁青色釉,以金彩绘蕉叶、缠枝花卉等纹饰,近足部饰粉彩仰莲纹及联珠纹。尊底外壁中心青花“大清乾隆年制”小篆印文款。此尊需经烧白瓷胎、上釉、施彩多次入窰烧製,工艺集雕、贴、凸压等大成。霁青色象征海晏河清。元明清时代经济上依赖江南财富,通过京杭大运河输往北京。海晏河清比起汉唐又增加格外的寄托,即盼望江南海潮安澜,不要冲毁800里海塘,保证那里五谷丰登;黄河、淮河、大运河安澜,保证南北漕运畅行无阻。海晏河清的目的是求发展,人们都过上美好生活。咸丰十年(1860年)英法联军入侵北京,纵火焚毁圆明园,中国人海晏河清的美好愿望从此被彻底打破,这件文物也成了劫火余存。

  清宫有很多外国人供职,辑录康熙帝教导的《圣祖仁皇帝庭训格言》记载,康熙帝的大儿子允禔管理养心殿造办处,一日同在此供职的葡萄牙人徐日昇进宫与康熙帝閒谈。允禔当着父皇面,开玩笑要剃徐日昇的大胡子。徐日昇怏怏不乐,说欲剃则剃。康熙帝见小孩子胡闹,婉言制止。数日后,徐日昇独自来见康熙帝,感谢皇上尊重外国人习俗,虑及他们的感受,此举“实令臣难禁受也”!后来到康熙四十七年,康熙帝得了一场大病,传出“帝将不豫”(意为病危)的消息,徐日昇到养心殿大哭一场,因悲伤过度,回至家中便身故。康熙帝教育儿孙们说:“夫一言可以得人心,而一言亦可以失人心也!”

  (作者为中国历史文化学者、北京市档案学会副理事长、北京博物馆学会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国国家博物馆研究员)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