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财经 > 经济观察家 > 正文

楼市强心针/内地品牌南下 为港商铺市道添活力\利嘉阁地产总裁 廖伟强

2024-04-18 04:03:07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经历了新冠疫情后,香港经济仍未完全恢复,而且有些改变,令大家始料未及。本港不少行业都在洗牌,不少居民感到阵痛未癒。

  面对去年通关后出现的北上消费热潮,做零售业、餐饮业的老板,当然不会好过。很多企业在高峰期急剧扩张,除了饱受租金的压力之外,生意额亦不足以应付。两地通关后,港人赫然发现内地的消费原来很低廉,不但吸引眼球,而且消费力亦转移了。

  其实,内地的消费,从来都是以平价作卖点,只是今时今日各式各样的硬件,例如景点、酒店、商场等都比以前进步,就更加凸显性价比的优势;加上近年港人消费力未恢复,通关后突然多了选择,而往返大湾区的交通十分方便快捷,港人自然就会倾向“平靓正”的消费。香港的零售及餐饮行业,难免要面对一轮洗牌,物竞天择、汰弱留强。

  工商铺的投资者,不少人在这次洗牌中受重伤,原因是部分投资者在高位持货,银行的按揭比例相当高,当遇上这几年息口高企,市道不振,租金收入大减,令日子更艰难。他们就算想出货“减磅”也有心无力,因为大部分手持的物业,价钱大幅回落,不顾一切地出货,只会血本无归;但若不“减磅”,就只能继续捱高息,可谓进退两难。所以,很多投资者的身家都被大幅蒸发。

  不过,投资和做生意总会是“有人辞官归故里,有人连夜赶科场”。内地很多连锁式零售或餐饮品牌,近来都南下进驻香港,这些品牌除了带来了内地的经验,也为商铺市道带来了一点新希望。

  其实,房地产市场同样在洗牌。住宅在撤辣后变得非常畅旺,购买香港的房地产的内地人急增,尤其新盘市场更明显。反观本地投资者似乎销声匿迹,原因是早年持有至今的物业仍属“蟹货”,此时沽出必定会损手,所以纵使市道转好,也难以再增持。所以,就算在今次风浪中没有遭没顶,但现阶段也不能再积极投入市场了。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