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美国给予贸易伙伴90天的关税谈判宽限期将于本月8日截止,目前进展未明,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
2025年以来,美国贸易保护主义为世界经济投下了浓重阴霾,严重冲击全球贸易原本向好的环境。同时,美联储减息举棋不定,美元受到反噬,全球金融和商品市场震荡加剧。展望下半年,各种“灰犀牛”、“黑天鹅”事件仍将交织叠加,具体表现为“三个不确定”。
上半年全球贸易环境迅速恶化。在2024年底,国际权威机构和金融市场曾经普遍认为,在世界经济温和复苏、补库存需求增长、各国竞相采取宽松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等积极因素推动下,2025年全球贸易需求有望得到巩固和增强。即便特朗普政府有意推动贸易保护主义,也很有可能要等到下半年甚至2026年。
不确定一:关税谈判悬念犹存
令人始料未及的是,特朗普甫一上台,即对各国加征多项关税,尤其是4月2日出台的“对等关税”打击面广泛,导致全球贸易环境急剧恶化。尽管此后在国内外各方抨击和游说之下,美国不得不给予贸易伙伴90天的谈判宽限期,并与首批18个关键贸易伙伴开展关税谈判,但美国强调,如果90天缓冲期内不能达成协议,这些关键贸易伙伴将会重新被加征高额对等关税。从实际谈判的进展来看,除了传统盟友英国之外,美国与多数关键贸易伙伴之间的谈判并未取得实质性进展。
除中国以外,多数关键贸易伙伴与美国的谈判截止日期均为7月8日。在此期间,如果双方都无法达成协议或共识,可能导致两个结果:一是自7月9日起,美国对这些关键贸易伙伴重新加征高额对等关税;二是美国迫于形势,同意延长谈判宽限期。
由于关税谈判结果关系国家重大利益,各国普遍承受了国内钢铁业、汽车业、农业等产业利益集团的强大压力,同时急需出口为低迷的经济提供助力,并不会轻易让步。因此,欧盟、日本、韩国等多数关键贸易伙伴预计会在讨价还价中获取更多的豁免,将关税的短期影响降至最低。尽管美国释放了不排除对“诚意谈判国家和贸易集团”延长期限的讯息,但如何界定“诚意谈判”,以及相关贸易伙伴能否都得到延期,尚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
不确定二:美国何时重启减息
自今年初特朗普上任以来,美联储在长达半年的时间内一直按兵不动,折射出其在减息问题上正面临“两难”处境:
一方面,为前瞻性地预防经济衰退出现,联邦基金利率有必要向中性利率水平靠拢。目前利率区间已较长时间停留在4.25至4.5厘,距离短期内相对合理的中性利率区间3至3.25厘仍有相当距离。
另一方面,面对特朗普政府积极推动加征关税等贸易保护措施,美联储又不得不高度警惕通胀反弹的风险。上个月,美联储主席鲍威尔指出,关税的总体影响有多大、会持续多久、什么时候完全体现出来,都非常不确定,这将影响美联储的政策思考。由此反映出美联储对于特朗普上台后所采取的关税等政策较为担心,认为其很可能导致后续美国通胀显著反弹。总的来看,上半年美联储在防衰退和防通胀之间,略偏向后者,即倾向于“不急减息”。
美联储货币政策委员会(FOMC)6月最新决议再次强调,尽管淨出口波动对美国经济数据产生了影响,但经济指标显示美国经济活动仍在持续稳健增长,失业率维持在低位,劳动力市场状况保持良好,而通胀水平仍然略高。
尽管6月“点阵图”揭示,19位政策制定者对2025年末的利率预期中位数介于3.75至4厘之间,意味着下半年利率将在现有基础上累计下调0.5厘,这与3月会议的结果基本一致。但详加推敲的话,不难发现有两个细节:一是支持减息的“鸽派”人数在减少。预计今年不会减息的官员增加3人,预计减息两次的官员减少1人,预计减息一次的官员也减少2人。二是减息进程有所缩短。3月的“点阵图”预示2026年将减息0.5厘,而6月这一预期已调整为减息0.25厘。不过,鲍威尔在6月24日美国国会听证会上又强调,各种减息路径均有可能,不排除提前减息可能,6月和7月的数据很重要。
综合分析,下半年美联储在减息的时间、节奏和力度等方面仍存在较大变数,如果要提前减息,9月议息会议作出决定的可能性相对较大。
不确定三:地缘风险多点共振
今年上半年,全球范围内地缘政治风险呈现多点爆发、快速升级的特征,俄乌冲突、红海封锁、印巴冲突、伊朗与以色列对抗等热点交织共振,推动国际秩序趋向更复杂、更危险的方向演变,导致全球避险情绪不断升高,进一步拖累世界经济的复苏步伐。
首先,俄乌冲突烈度持续升级。今年俄乌双方高精度武器与无人机大量使用,跨境远程袭击明显增加,战场空间向本土纵深与能源命脉延伸,西方对乌军援从“防御性装备”转向“进攻性系统”。俄乌冲突持续升级,叠加美国急欲从欧洲事务抽身,要求欧洲各国独自承担防卫责任、大幅提高国防开支占比,限制了欧洲将更多的财政资源用于刺激经济复苏。
其次,胡塞武装非对称作战挑战传统海权霸权。胡塞武装综合使用高超音速导弹、磁性水雷、无人机蜂群饱和攻击等手段,将封锁范围从红海扩展至地中海沿岸的以色列海法港,并通过对美国航母的频繁攻击实现低成本高威慑。这种非对称消耗战术导致苏伊士运河通行量骤降40%,尤其是75%悬挂美国国旗的商船被迫放弃红海航线,绕行非洲好望角,导致单船运输成本激增近百万美元,航程时间延长一倍。这无疑严重冲击了美西方供应链的稳定,对全球能源价格也产生了一定影响。
再次,印巴冲突重挫印度的“大国梦”。尽管印巴冲突持续时间较短,但对南亚次大陆乃至于中东、亚太和全球政治和经济格局都产生了重大冲击,其影响通过贸易中断、金融市场震荡、农业与水资源危机等多重路径扩散。同时,由于印巴之间并未真正解决边境冲突的根源,尤其是印度在冲突中以水资源为武器将为下一次地区冲突爆发埋下伏笔。
最后,伊朗与以色列对抗引爆中东火药桶。6月13日,以色列出动战机对伊朗核设施、军政要员实施先发制人的打击,引发伊朗的猛烈报复,多轮导弹攻击重创了以色列重要港口和城市基础设施。6月22日,美国为支持以色列,出动战机摧毁了伊朗重要核设施。冲突外溢导致中东地区的石油生产、运输设施遭到破坏,进而影响到全球石油供应的稳定性。
展望下半年,上述地缘政治风险短时间内还看不到全面和平解决的可能,甚至不排除会爆发更大范围和更高烈度冲突的可能,从而推动全球原油、粮食等商品价格急剧走高。以伊朗与以色列对抗为例,尽管6月24日美国宣布伊朗和以色列将全面停火,由于伊朗的关键核设施和浓缩铀原料并未遭到毁灭性打击,这是否美、以的权宜之计尚有待观察。从历史经验来看,以色列在得到喘息之机后,再次对伊朗发动打击的可能性不低。一旦双方对抗重启甚至进一步升级,将对世界经济和美国经济带来重大负面影响。
霍尔木兹海峡承载着全球37%的海运石油和25%的液化天然气贸易,如果伊朗为报复美、以攻击而封锁海峡,以及美、以对伊朗能源设施实施打击,将引发全球能源市场的剧烈动荡。对于美国而言,如果卷入中东地缘冲突过深,则可能被迫增加国防预算以支持其在中东较长时间内开展军事行动,同时还要承担对以色列的军事援助和经济支持,这将进一步加大美国本已沉重的财政负担。
总的来看,2025年下半年外部环境确定性因素和不确定性因素复杂交织,有可能影响全球资本流动、汇率变化和外贸格局,从不同侧面给中国经济带来结构性机遇和挑战。但无论外部风云如何变幻,中国只要坚持“以我为主”、强化战略定力,凭借自身强大的经济韧性、高水平对外开放战略、充足的财政和货币政策空间及不断迸发的创新动能,叠加更加多元化的出口市场,针对性和有力度地施策,就有望在外部复杂环境中保持稳中有进的良好态势,朝着高质量发展的方向稳步迈进。
(作者为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理事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