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生活 > 娱乐 > 正文

多元之路/bilibili“破圈” 亚文化与主流和解了吗?

2021-01-21 04:23:14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图:B站网友边看《鬼灭之刃》边发弹幕交流。

  “当前不管国内外的资金,想要在年轻人中有影响力,都会去B站投资。”香港中文大学香港亚太研究所联席所长冯应谦说。现在B站(视频平台bilibili,简称B站)魅力确实大,从严肃新闻及评论平台,到知名学者入驻;再看看2020年B站“百大UP主”(UP主即内容创作者),横跨二次元、科普、遊戏、美食、影音、图书分享等,B站似乎做到真正意义上的将多元文化共冶一炉。\大公报记者 徐小惠

  B站靠二次元文化起家。直到今天,二次元文化都被视为一种青年亚文化。过去提到亚文化,很多人总是将之与“不健康的”联繫在一起。随着越来越多的青年亚文化走进大众视野,二次元、摇滚、嘻哈、街舞……亚文化揭下了它神秘的面纱,大众发现其中充满朝气的、积极向上的部分,即便很多人仍欣赏不来电视上跳着宅舞的虚拟偶像,也逐渐开始接受:这就是年轻人喜欢的文化之一。

  在香港树仁大学读书的港青小古,过去经常在B站看动漫或者一些冷知识的视频,“像《恶魔奶爸》、《鬼灭之刃》等不是特别大众的漫画,上面都有。”小古说自己喜欢B站是因为“第一B站没有广告,第二在上面经常能看到平时在YouTube上看不到的东西,比如一些冷知识还有历史类的视频。”不过,小古认为“B站最大的特性还是可以弹幕互动,有时候弹幕会比视频更加好笑,像YouTube就只能在评论区互动,趣味性会稍逊一点。”

  弹幕优势

  不过,并不是所有的亚文化都能成功打入主流。“与过去相比,B站平台的性质正在悄然发生改变。”香港中文大学香港亚太研究所联席所长冯应谦说。“早期很多喜欢二次元的人会在上面进行二次元作品的再创作,诞生了许多诸如‘鬼畜’类的视频(编者註:‘鬼畜’是ACG次文化的一种用语,是通过严肃正经话题进行解剖后以重複、再创作等形式达到颠覆经典、解构传统、张扬个性等的一种艺术形式)。但这些视频客观上存在知识产权问题。”除此之外,早期的B站上还存在许多低俗的内容,在B站成长的过程中,为了使平台更加规範,这些内容都被集中清除。这当然帮助B站走向大众视野,但客观上也流失了小部分的边缘文化爱好者。B站现在变成大众化平台,内容更加多元,“不过,要发展就要有活力,如何继续吸引新的年轻人加入,是B站未来要考虑的问题。”冯应谦说,“未来B站应该会买更多的动漫版权,但这些动漫肯定是有一定影响力的作品,对於那些小众的动漫,就会失去B站这个平台。”

  像二次元、摇滚乐等亚文化要不要“破圈”,是近年来热议的话题之一。英国伯明翰学派学者麦克罗比(Angela McRobbie)认为,青年亚文化的主要内涵体现在它和父辈文化和主流文化之间的複杂关係中,是一种年轻人创造的、与父辈文化和主流文化既抵抗又合作的一种社会文化形态。在现实中,“破圈”包括两个动作,除了主流对青年亚文化的接受,更是青年亚文化本身对主流的合意。

  香港摇滚乐队鼓手阿锐过去会在B站观看海外资源,“有些国外的视频,有很多‘能人’翻译后在B站上载,对一些英语没那麼好的观众来说,这是B站的优势,有些视频甚至是网友直接在弹幕上加字幕,这个是YouTube、微博这些平台无法比拟的。”去年疫情爆发之初,阿锐居家抗疫期间“想找点有趣的事情做”,於是开始做UP主,分享重金属音乐的reaction(即时反应类视频)到YouTube、B站和微博这三个平台,希望能以此向大家推广重型音乐和独立音乐,让更多人了解到这些音乐独特的魅力。在三个平台的使用对比中,阿锐同样对B站的弹幕功能印象深刻,“网友可以直接在视频裏分享感受,比其他平台都更直接。”

  亲近主流

  如今,B站的魅力也不仅仅在於它是一个推广小众亚文化的平台,同时,它也通过亚文化,对主流文化进行积极地改进,让主流文化能够更加深入年轻人的内心。

  比如最近在网络走红的央视记者王冰冰,前不久就在B站开了自己的账号,发布一些分享日常的Vlog,热度一度衝到B站热度榜的榜首。网友从一个年轻时尚的女孩的日常生活中,建立对央视的新理解,令主流媒体变得更加年轻也更容易亲近。

  在B站身上我们可以看到,亚文化与主流文化之间并非泾渭分明。亚文化与主流文化的发展可以相辅相成,甚至可以转变成为主流文化。今年的B站跨年晚会,请到了“摇滚教父”崔健演唱《假行僧》,作为曾经亚文化代表人物的崔健,如今恐怕很难再将他与亚文化挂鈎。很多时候,随着一代青年人的成长,一些亚文化最终可能成为一个主流文化,但总有新一代年轻人的出现,催生新的亚文化的形式。亚文化中亦有充满热情与正能量的部分,而这些,恰可以成为主流文化始终保持活力与影响力的动力之一。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