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生活 > 教育 > 正文

成语典故解读/南橘北枳

2022-12-13 04:24:32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解释:

  比喻事物会因为环境的不同而产生变化。

  出处:

“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 《晏子春秋.内篇杂下》

  典故:

  晏子是齐国的名臣,辅助了齐灵公、齐庄公、齐景公三个君主,历经五十二年。其间多次为齐国出使,面对诘难从来都能凭借着灵活的头脑捍卫齐国。

  有一次晏子出使楚国,楚王就问身边的人:“听闻晏子是齐国最能言善辩的人,现在他要来楚国访问,怎样才能给他一个下马威呢?”此时有大臣说:“不妨这样,趁大王宴请晏子时,我可以指示狱吏绑着一个人路过宴会厅。大王可以问发生了什么事情,我会教他回答这是齐国人,因犯了盗窃罪被捕。如此一来定能使晏子难堪。”楚王就下指示按计行事。

  晏子到了楚国之后,楚王举办晚宴招待,正当大家喝到酒酣耳热的时候,有个狱吏绑着一个人经过宴会厅。楚王见到,就立刻问:“这是何人啊?”小吏回答说:“这是齐国人,犯了盗窃罪而被捕。”楚王看着晏子说:“你们齐国人都擅长偷盗吗?”

  晏子听后回答说:“我听说,长在淮河的南边是橘子,但要是长在淮河北方就会成为枳。虽然两者看起来很像,但是味道就很不同。为何会这样?我想是因为水土不同吧!现在齐人在齐国不会偷盗,来到楚国就偷盗了。我想也是因为楚国的水土会令人善于偷盗吧!”楚王听了,苦笑道:“果然不能戏弄圣人,我现在是自取其辱啊!”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