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新闻 > 中国 > 正文

21港学者获优青基金 显国家关怀

2019-11-01 04:24:49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图:香港大学化学系副教授李祥博士(中)凭“化学生物学”研究项目获得本年度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网络图片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今年起开放25个名额供港澳年轻学者申请,香港6所高校的21名学者获选,每人获资助130万元人民币(约145万港元)在香港进行研究,资助期限3年。其中,港大人数最多,有7名学者获选。中大则有4人、科大和城大各有3人、理大和浸大各有2人,获选项目多为香港见长的医学及生命科学领域。有学者表示,这充分体现国家对香港优秀青年科学家的关怀和支持,有助港科研发展。/大公报记者 周琳北京报道

优秀青年科学基金,也被称为“小杰青”,自2012年起设立。旨在促进创新型青年人才的快速成长,主要支持未满38周岁的男性和未满40周岁的女性科学家申请,要求具备5至10年的科研经历并取得一定科研成就。

获选项目展现港科研优势

记者梳理发现,本次获选的研究项目多为香港见长的医学及生命科学领域。包括中大化学病理学系副教授吕爱兰的“血管疾病和再生项目”,旨在透过寻找调节血管生成和免疫细胞功能的资讯,以进一步研究糖尿病血管疾病发生和血管再生的分子机制;中大生物医学学院助理教授田小雨的项目“血管稳态的调控机制与代谢性核受体”,将为糖尿病血管并发症寻找新治疗途径。

港大医学院内科学系助理教授惠晓艳的项目深入探索白色脂肪棕色化的分子机理,为对抗肥胖及代谢疾病的治疗方案提供基础。科大生命科学部助理教授王吉光通过大数据分析脑癌的进化,运用人工智能技术预测病人对不同治疗方法的反应,以施行更精准的治疗。

其余获选项目还包括机械工程、应用物理、商业统计、物流及航运等范畴。科大信息、商业统计及营运学系教授李莹莹采用高频高维的收益率数据,对金融风险进行分析和建模,并构建最优投资组合。城大生物医学工程学系副教授申亚京研发面向生物医疗的微型机器人,为相关研究提供新的理论基础和实验依据。

对港年轻学者学术重要认可

“青年科研学者是中国科技发展的重要动力,能够对香港开放申请,是国家对香港年轻学者学术的重要认可,对他们而言得到国家的支持也是非常大的荣誉。”著名海洋生物和生态学家、香港科技大学教授钱培元对大公报指出。

“青年强,则香港强、国家强。”中科院院士,香港科技大学教授唐本忠对大公报表示,这是国家首次针对香港青年科研学者的支持性政策,所以特别值得庆贺。充分体现了国家对香港优秀青年科学家的关怀和支持,有助香港科学研究的发展。

近年来内地不断深入支持与香港的科研合作,钱培元表示,今年香港科技大学就获得了广州批出的3800万元人民币经费,以支持港科大建立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广州)香港分部。目前香港共有约60名海洋研究专家,但海洋方面的研究较分散,无法形成强大队伍,因此香港应把握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等机遇融入国家战略大局。

相关内容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