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新闻 > 内地 > 正文

新华社:纪念辛亥革命110周年 “复兴”何以成为关键词?

2021-10-11 04:27:52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图:10月9日,纪念辛亥革命110周年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新华社

  据新华社报道:“辛亥革命永远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程上一座巍然屹立的里程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光荣,也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使命。”10月9日,纪念辛亥革命110周年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习近平总书记出席并发表重要讲话,阐述了辛亥革命五大历史启示,深刻回答了民族复兴重大问题。通读4000余字的讲话全文,“复兴”二字出现了25次。其中,对于如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习近平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唯一正确道路。

  新华社10日发表题为《纪念辛亥革命110周年,“复兴”何以成为关键词?》文章。文章说,今年是辛亥革命110周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在这个重要时刻,习近平总书记站在民族复兴的大坐标上回望历史、剖析现实、启迪未来,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汇聚磅礴力量。

  文章表示,在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以中国近代史的大视野,深刻分析辛亥革命发生的社会历史背景和重大历史意义。

  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中国逐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劫难。“从那时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成为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面对“强邻环列,虎视鹰瞵”的深重危机,孙中山先生率先发出“振兴中华”的呐喊。

  孙中山昔日蓝图 早已超额实现

  从“振兴中华”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民族的梦想和历史的主题一以贯之,一代代志士仁人接续求索、不懈奋斗。回望百年,正是作为“孙中山先生革命事业最坚定的支持者、最忠诚的合作者、最忠实的继承者”的中国共产党人,让孙中山先生和革命先驱“振兴中华”的深切夙愿落实到现实。

  在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提到了孙中山先生在1917至1919年间撰写的《建国方略》一书。书中提出,要修建约16万公里的铁路,把中国沿海、内地、边疆连接起来;修建160万公里的公路,形成遍布全国的公路网等等。 如今,孙中山先生昔日规划的现代化蓝图,社会主义中国早已超额实现。

  5年前的11月11日,在纪念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说:“今天,我们可以告慰孙中山先生的是,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5年后,在中国共产党成立百年之际,中华大地上已经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习近平总书记庄严宣示:“近代以来中国人民梦寐以求并为之奋斗的伟大梦想已经或正在成为现实,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

  最重要历史结论 最宝贵成功经验

  向历史寻经验,向历史求规律,向历史探未来。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指出了辛亥革命110年来的五大历史启示,深刻回答了民族复兴的五个重大问题。这其中,首先是要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

  习近平总书记在“七一”重要讲话中提出并集中回答了这个问题:“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这次纪念辛亥革命110周年大会上,总书记又对这句话进行了重申。这是最重要的历史结论,也是最宝贵的成功经验。

  方向决定道路,道路决定命运。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道路是最根本的问题。历史已经证明并将继续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唯一正确道路,必须志不改、道不变,牢牢把中国发展进步的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

相关内容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