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新闻 > 内地 > 正文

抗战胜利80周年 | 从小米步枪到大国重器 人民军队脱胎换骨

2025-09-01 05:02:44大公报 作者:马浩亮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图:人民军队脱胎换骨 从小米步枪到大国重器

  八十载沐雨栉风,八十载砥砺前行。1945年,中国人民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80年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军队,武器装备建设经历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从最初的“万国牌”,到引进、改造,再到全面国产化;从追赶、跟跑,到并跑、竞逐,再到新时代的领跑、超越,大国强军重器如磐,卫国固疆,维护世界和平。

  1945─“万国”杂牌装备 轻武器挑大梁

  1945年抗战胜利时,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八路军、新四军等人民武装,在力量结构上完全是陆军部队,没有海军和空军、军舰,战机只有1架原属于汪伪政权空军的立川式高级教练机。

  至于陆军武器,也基本是轻武器为主,包括步枪、手枪、轻重机枪、掷弹筒、迫击炮、小型山炮等,且是各国不同制式的“万国牌”武器,比如ZB26式轻机枪、汉阳八八式步枪、九二式步兵炮等。来源五花八门,有的是从日伪军手中缴获,有的是根据地兵工厂自造,也有的是国民政府派发。

  当时的头号重武器,是从沈阳日本关东军坦克修理厂缴获的一辆日本造九七式中型坦克,这是解放军历史上的第一辆坦克,战斗全重约15吨。1945年12月1日,人民军队第一支坦克部队“东北坦克大队”宣布成立,成为解放军装甲兵的起点。这辆坦克后来参加了三下江南、攻打锦州、解放天津等许多重大战役,被命名为“功臣号”。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时,“功臣号”坦克作为坦克方阵首车,率先通过天安门广场。1959年退役后,被中国革命军事博物馆收藏陈列至今。

  1945年冬,冀鲁豫军区根据中央军委和刘伯承、邓小平的指示,按照缴获的日军九二步兵炮的样式开始仿造大炮。1946年4月,解放军军工史上第一门步兵炮试射成功,射程3500米,这是当时人民军队唯一自己制造的重型武器,以技术带头人盖亮的名字,命名为“盖亮号”九二式70毫米步兵炮。这被认为是解放军炮兵的起点。

  1955─装备“四大金刚” 国产战鹰首秀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解放军陆海空三军武器装备建设进入了新阶段,并走上了从苏联引进以及国产化改造双管齐下的道路。当时陆军的主战装备是苏联製T-34-85坦克。

  1954年和1955年,中国从苏联购买了4艘07型驱逐舰,分别命名为鞍山舰、抚顺舰、长春舰、太原舰,被誉为“四大金刚”,是当时中国吨位最大、战力最强的军舰,并以此为基础组建了海军第一支驱逐舰部队。舷号101的首舰鞍山舰,满载排水量2581吨。2020年服役的055型国产万吨大驱南昌舰,再次使用了舷号101,用这种独特的方式,向那段峥嵘历史致敬。

  “四大金刚”在海军初创时期,立下了汗马功劳。1955年1月,长春舰参加了解放一江山岛的战斗,这是解放军首次陆海空三军协同实战。同年9月至11月,鞍山舰、抚顺舰参加了辽东半岛抗登陆演习,模拟反击美军在辽东半岛登陆。

  同样在1955年,01型护卫舰首舰昆明舰开工,1957年5月交付海军。从苏联引进的123型鱼雷艇,1954年至1955年接连在浙江近海域击沉击伤多艘台湾国民党军队的巡逻舰。

  空军方面,1954年7月,第一架国产飞机初教-5,在南昌飞机制造厂组装完成并首飞成功。当时空军装备里,苏联製飞机占相当比例,譬如米格-9、米格-15、米格-17战斗机,图-4轰炸机等。

  1965─砺剑“霹雳”“红旗” 导弹战力始祖

  60年代最重磅的武器装备建设成就,非原子弹和东风导弹莫属。1960年11月5日,第一枚国产弹道导弹东风-1,在酒泉试射成功,飞行550公里,准确命中目标。1964年和1965年,东风-2及其改进型相继发射成功,射程提高到1200公里。这为1966年战略导弹部队“第二炮兵”的组建奠定了基础。

  1964年10月,中国在罗布泊成功爆炸第一颗原子弹,当量为22千吨TNT。中国成为了世界上第五个、亚洲第一个拥有核武器的国家,打破了帝国主义国家的核讹诈。

  陆军拥有了以苏联T-54A坦克为基础仿制的第一种量产坦克——59式坦克,战斗全重36吨,并陆续发展了62式轻型坦克、63式两栖坦克、64式坦克牵引车,初步形成了体系化的坦克车族,改善了陆军的基本作战体系。

  在50年代末至60年代初,中国空军装备也迎来了第一波国产化高潮。中国第一款喷气式战机歼-5、第一款全天候战机歼-5A、第一代超音速战机歼-6、第一种完全自行制造的运输机运-5、第一种国产通用直升机直-5陆续列装,并多次在空战中击落台湾国民党空军及美军的战机。

  第一型短距空空导弹霹雳-1和第一种国产防空导弹红旗-1投入实战,后者多次击落美军U-2高空侦察机。“霹雳”和“红旗”成为解放军空空导弹、地空导弹的标志,并陆续更新迭代至今。

  1975─“长征一号”列装 核潜守护海疆

  70年代初,海军武器装备发展捷报频传,各型舰艇全面发力。1971年,中国自主研制的第一艘导弹驱逐舰济南舰服役,这是051型导弹驱逐舰的首舰,舷号105,承接了50年代的“四大金刚”。1975年,053K型导弹护卫舰鹰潭舰服役,是第一艘装备舰空导弹的军舰。

  而最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重器是,1974年第一艘攻击型核潜艇“长征一号”列装海军,这是091型核潜艇的一号艇。中国因此成为世界上第五个拥有核潜艇的国家。“长征一号”先后完成了水下长航、水下深潜、实弹发射、战备值班等任务,曾经创下90天水下长航的世界纪录。“大洋黑鱼”成为捍卫国家利益的定海神针。

  1968年底,中国第一种完全国产化的轰炸机轰-6首飞,1969年量产的轰-6A入列空军服役。经过几十年发展,轰-6衍生了十几个型号。如今的轰-6K、轰-6N是中国主力的战略轰炸机,书写了著名的“六爷”传奇。1974年,运-8运输机的一号原型机首飞成功,提升了空军的远程投送能力。

  1971年,东风-3弹道导弹进入二炮服役,射程为2800公里,是当时射程最远的一型武器。1988年,东风-3出口沙特阿拉伯,创下中国军贸史上前所未有的“大单”。

  第一型自主研制的国产主战坦克69式中型坦克,也在1974年研制成功。后来在80年代成为中国出口数量最多的装甲车辆。

  1985─东风+巨浪 战略威慑神剑

  在1984年国庆35周年大阅兵上,中国的战略导弹部队“第二炮兵”以及多型弹道导弹,首次公开亮相。这些大国重器里的“重中之重”,就是压轴出场的东风-5洲际弹道导弹,射程达1.2万公里。重达183吨的东风-5系列,迄今仍是中国重量最大的超级武器。

  与东风-5同时亮相的,还有巨浪-1潜射弹道导弹,1982年首次由031型常规动力潜艇发射成功。中国海军第一代战略核潜艇092型潜艇,在1983年交付海军。战略核潜艇搭载“巨浪”弹道导弹,令中国拥有了完整意义的海基核打击能力。在巨浪-1基础上还衍生研制了陆基型的东风-21导弹,被誉为“航母杀手”,这被称为“巨浪上岸”。

  在1978年,072型两栖登陆舰首舰云台山舰,加入东海舰队战斗序列。该舰能够装载1个中型坦克连和1个步兵连,并拥有强大的舰炮火力,072型结束了海军缺乏大型专业登陆舰的历史。

  80年代,空军新入列的明星是歼-8高空高速歼击机。歼-8最大升限超过2万米,利用高空优势,遂行侦察和截击任务。1985年,直-8重型直升机首飞,是中国迄今主力的国产大型运输直升机,后来陆续衍生出高原型直-8G、宽体版直-8L、舰载型直-8J等型号,在陆、海、空、武警等各部队应用广泛。

  1995─铸中华第一舰 迈步远海防御

  90年代中期,海军第一代052型导弹驱逐舰面世。1号舰哈尔滨舰1994年服役,1995年首次公开亮相,满载排水量4800吨,是当时中国海军吨位最大、技术最先进、战斗力最强的水面主战舰艇,被誉为“中华第一舰”。

  哈尔滨舰是第一艘安装战斗数据系统的战舰,具备防空、反潜、反舰综合战力,也标志着中国海军开始从近海防御向远海作战发展。1997年,哈尔滨舰访问美国圣迭戈军港,是解放军第一艘访问美国本土的战舰,也是第一艘横穿太平洋的驱逐舰。

  052型2号舰青岛舰,被誉为“外交明星舰”,是中国海军第一艘完成环球巡航的战舰。

  歼轰-7“飞豹”战机1992年起陆续入列海军航空兵和空军航空兵,这是解放军唯一定位为“战斗轰炸机”的战机,能够超音速巡航,对海面和地面目标进行打击。以轰-6轰炸机为平台改装的轰油-6空中加油机,1991年首次与歼-8战斗机对接成功,1995年开始服役,成为空中作战的“力量倍增器”,延伸了战斗机的作战半径。

  1992年和1996年,红鸟-1、红鸟-2巡航导弹服役,解放军拥有了远程打击的战术巡航导弹。

相关内容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