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发展局局长黄伟纶(中)表示,若土地供应能持续高于需求,“住大啲”规划标准可望最快适用于五年后规划的公营房屋。
政府昨日发表《香港2030+》最终报告,最新估计本港未来30年,缺地3000公顷,房屋需求达100万个,中长期规划可望提供4100公顷地,主要来自北部都会区、明日大屿愿景。最新用地需求以市民希望“住大啲、住好啲”诉求作估算,人均居住面积增加10%或20%,提升至215或237平方呎。
发展局局长黄伟纶表示,若土地供应能持续高于需求,“住大啲”规划标准可望最快适用于五年后规划的公营房屋,四人公屋家庭可住大近100平方呎,政府并考虑规管私楼最细面积不少于200平方呎。
发展局、运输及房屋局昨日就施政报告相关政策举行记者会,黄伟纶表示《香港2030+》最新估计本港2019至2048年缺地3000公顷,较2016年估算的1200公顷,增逾一倍,整体土地需求由2016年的4800公顷,增为5800至6200公顷。
人均居住面积可望达237呎
黄伟纶说土地需求大幅增加,主要考虑到改善居住空间、推动经济发展,提升各种政府、机构及社区设施和休憩用地的供应目标等需要,例如人均居住面积增加10%或20%,提升至215或237平方呎;人均休憩空间由2.5平方米增至3.5平方米。为推动经济发展、更好把握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及《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机遇,创科用地需求估算由183公顷增至340公顷。
至于如何增加供应,黄伟纶说,现已规划的中长期供地项目,包括新提出的北部都会区、明日大屿愿景等,共可提供4100公顷地,足够解决土地短缺,“即使供应估算高于需求估算,但我们要预留缓冲,并为往后新增需求做好准备。”
房屋供应方面,政府已分别觅得约350及170公顷土地,在未来十年兴建33万个公营及10万个私营房屋单位,计及新提出的北部都会区,估计2031/32年后的下一个十年,整体房屋供应高达56.5万至68.6万个。
不过,黄伟纶承认,愈住愈细是社会痛点。被问到会否将提升人均居住面积订为政策目标,他坦言,短期供应仍有樽颈位,但较长远规划会落实,例如仍在规划的交椅洲人工岛。若土地供应能持续高于需求,政府可考虑在之后五年规划的新项目,按人均居住面积增加10%及20%去规划,举例四人公屋单位,可由现时不足400平方呎,增加两成至近480呎。
至于私营房屋,黄伟纶说,考虑在政府卖地或重建项目,订立最小面积限制,例如200至210平方呎,强调让港人“住大啲”并非空谈,但需要时间落实。
拟规管私楼面积不少于200呎
运输及房屋局局长陈帆表示,“住大啲”及“可能住平啲”并非不可能,若日后在北部都会区、交椅洲人工岛提供的土地可满足供应时,有空间调整住房人均面积,相信楼价亦会调节,但中短期仍要追回供应与需求的落差。
团结香港基金土地及房屋研究主管叶文祺欢迎提升土地需求估算,但认为最新数字仍不足以实现宜居都会愿景,人均居住面积即使增至237平方呎,仍落后于新加坡的270平方呎、深圳的300平方呎。北部都会区新增土地仅600公顷,政府应考虑将锦田、林村纳入发展,有助增加2400公顷可发展用地。
四方向精简程序 加快市区更新
为加快市区更新,施政报告提出精简程序,研究降低强拍门槛。发展局局长黄伟纶昨日透露,考虑对更高楼龄大厦及非工业地带工厦降低强拍门槛;至于精简程序,政府会修订城规、填海、道路刊宪等法例,希望压缩一半法定时间、减少处理反对的重复程序、同步进行填海及规划程序,以及理顺不合理的安排等。
黄伟纶表示,政府已在九个范畴推出精简行政程序措施,业界反应正面,未来聚焦检视个别法例订明的发展程序,涉及城市规划、收回土地、环境影响评估、道路工程刊宪等,目标是2022年上半年提出具体建议,2022年内提出条例修订草案。
发展局常任秘书长甯汉豪补充说,已进入法例修订的工作有四个方向,包括:一)缩短法定时间,例如现时修订规划大纲草图最长可达17个月,希望缩短一半;二)减少重复程序,例如发展某些项目时,在规划阶段、收地阶段,都可能要处理同样的反对意见,期望修例后可一次过处理;三)允许同步处理某些程序,例如允许一边填海一边进行用地规划,某些项目过了城规后,若仍有小部分地方要做技术研究,允许同步处理及安置赔偿;四)理顺不合理安排,例如现时允许任何人就其他人的用地提出改划申请。
研放宽部分工厦强拍门槛
至于修订强拍条例,黄伟纶表示,政府会在未来12至18个月进行政策研究,并咨询业界及持份者,期望促进发展,同时保障私有产权,初步研究方向是不同类别、不同楼龄的楼宇可否适度降低并订立不同强拍申请门槛,例如50年楼龄以上楼宇现时需要八成同意才能强拍,日后可望再细分,“再老一啲嘅楼宇,可以再降低一啲门槛”;非工业地带的工厦强拍门槛亦会适当调整,以反映规划意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