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新闻 > 港闻 > 正文

专访/垃圾收费 环保署加强公众教育

2024-01-18 04:02:31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左图:环境保护署署长徐浩光(中)、助理署长胡劲欣(左)和区诗敏,分享推展垃圾收费工作的细节。\大公报记者何嘉骏摄;右图:环保署持续向大厦物管和市民派发垃圾收费单张,以及介绍征费内容。\大公报记者何嘉骏摄

  垃圾收费将于4月1日实施,社会对于计划实施细节、监管、执法等都有不少疑惑。环境保护署署长徐浩光接受《大公报》专访时形容,落实垃圾收费是环保署20年来最大的挑战,环保署稍后工作重点是加强公众宣传教育,月内将推出垃圾收费懒人包和宣传短片,并派员出席地区办讲座,澄清被误解的资讯,解释有疑惑的场景。\大公报记者 易晓彤、曾敏捷

  距离垃圾收费实施不足三个月,不少市民对具体运作仍有疑惑。徐浩光预告,政府稍后将推出垃圾收费懒人包和宣传短片,希望让市民及前线清洁工人更清楚垃圾收费细节。徐表示,环保署的宣传工作主要是针对物管及清洁业界,52次网上简介会合共逾6000人参与,未来宣传教育将更多面向市民、业主立案法团,讲解被误解的信息或有疑惑的场景。

  不鼓励物管大袋收集垃圾

  徐浩光举例,近期不少人对免费派发指定袋问题有疑惑,他进一步解释,若物管公司买好指定袋免费派发给居民,这种情况是不允许的,若物管公司已告知居民所收取的管理费已包涵指定袋的费用,则不属于免费供应。若要做垃圾收费的宣传教育,例如在过年时将指定袋做成福袋派发给市民试用,则是允许的。

  近期有关物业为住户垃圾“包底”引发讨论,徐浩光强调,垃圾收费是按“污染者自付”原则收费,对于有大厦计划在用大指定袋收集所有住户的垃圾,让住户毋须各自买指定袋的做法,环保署不鼓励,重申市民需使用指定袋装好垃圾,再扔到垃圾房、垃圾槽或后楼梯等公共垃圾收集点,否则属违法。

  徐浩光表示,基于保持卫生的原则,以及垃圾收集商会拒收不用指定袋的垃圾,若有人扔了非指定袋包装的垃圾,物管需帮这些人“执手尾”,但不应该是“包底”,“羊毛出在羊身上,其他居民亦会受影响。”

  至于执法问题,徐浩光表示,若全港200万户家庭都靠环保署执法并不可行。当市民、业主立案法团、业委会或物业管理公司要求环保署帮助时,环保署会派出绿展队跟进,如有人屡劝不改,会采取执法行动。

  徐浩光表示,署方不会低估在三无大厦实施垃圾收费的难度,故早于2018年进行试验计划,亦会在垃圾收费实施头半年的适应期内派发指定袋给三无大厦居民,每月20个,希望他们能慢慢适应;至于乡郊地区,头半年会透过乡议局和村代表向村民免费派发指定袋,现时环保署在乡村入口摆放了1100套分类回收桶,可望鼓励村民回收。

  徐浩光表示,现时全港约有3000个指定垃圾袋售卖点,涵盖连锁大型超级市场及便利店,未来亦可能持续增加。他说,售卖点未必可提供所有容量的指定袋,一般会提供常用的容量,例如10、15、20公升的指定袋。

  设热线专人解答公众疑难

  “现时市民对垃圾收费要用指定袋和标签的信息很清晰,不清晰的可能是一些独特的案例,或者是物业管理公司和清洁承办商,为了方便运作而扭曲信息,误导市民。”助理署长胡劲欣表示,每幢大厦的垃圾收集模式不尽相同,但全港八至九成大厦都适合按袋收费,只有小部分屋苑因特别情况采用不同收费安排。公众如对垃圾收费有不清晰,可致电热线2838 3111,环保署会有专人解答清楚。

  环保署表示,新一届区议会上任后,已派员到区议会介绍垃圾收费,并会应立法会议员邀请出席逾30场为地区人士举办的简介会,亦会联同区议员和关爱队加大宣传力度。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