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新闻 > 港闻 > 正文

与时并进/课程引入航天与创新科技

2024-03-08 04:02:39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图:教育局前日举办简介会阐述新推出的小学科学科课程框架(定稿)。

  小学常识科将于2025/26学年分拆为科学科和人文科,教育局近日公布科学科课程框架定稿(下称“框架”),强调科学知识的获得要以“学生为本”。相比去年11月发布的初稿,定稿新增“评估”章节,建议勿局限于纸笔考试,鼓励科学探究及创新。

  今次框架提出的课程结构包括四大范畴,即生命与环境,物质、能量和变化,地球与太空,以及科学、科技、工程与社会。在科学、科技、工程与社会范畴中,则有涉及航天与创新科技的内容。

  框架定稿亦加入“科学探究”和“工程设计与创新”两大课程重点,前者以培养学生好奇心和探究精神为目标;后者则强调让学生通过设计模型或产品,了解科学与日常生活的连系,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思维。

  为支援科学科的开展,教育局本学年于龙翔官立中学设立“小学科学教师培训基地”,首轮培训课程“开设小学科学科教师专业培训系列”定于2024年3月至7月举办,提供3600个名额,足够每所学校派3位教师参加。

  至于早前学界关注的课时比例或过长情况,框架定稿未有改变,课时建议维持小一至小二每年64节、小三至小六各96节,其中分别有8节和12节弹性课时。\大公报记者郭如佳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