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新闻 > 港闻 > 正文

新闻追踪/团体促重症药加快纳入药物名册

2024-05-26 04:02:27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左图:本港药物价格昂贵问题,令部分病人宁愿北上求诊买药。右图:有病人团体联同立法会议员举行研讨会,讨论如何优化香港的药物采购制度。

  香港药物太贵!越来越多港人北上求医买药,有病人哭诉拖着虚弱的身躯,仍要长途跋涉前往内地求医买药,只因“病人无得拣!”

  《大公报》于本月14日已率先报道癌病及罕见药费昂贵,病人盼团购内地药。报道刊出后引起社会广泛关注,有病人团体联同立法会议员昨举行研讨会,讨论本港重症病人北上求医买药的问题,与出席的医院管理局代表讨论优化香港的药物采购制度,并探讨香港与内地医疗服务融合的可能性,期望为病人提供更多合规、安全、有效及可负担的药物。\大公报记者 余风

  “有些药贵到近10万一个月,好多家庭负担不起,北上可以有更平的药便是唯一的出路。”患有末期肺癌的病人郭智麟表示,香港和内地的药价是“差天共地”,他以肺癌药价为例,香港每月收费为3.6万元,而内地每月收费为5000元,香港药价高出7.2倍。他续指有部分病人“痛到入骨,连坐着都痛”,仍因无法负担药价,而前往内地接受治疗过程痛苦,希望特区政府提供适当的协助及跟进。

  研讨会探讨优化采购制度

  曾患重病的跨境癌症病人陪诊义工邓宝莲指出,部分药物未纳入关爱基金和撒玛利亚基金药物资助,即使现有加快简化药物审批流程的“1+”机制,惟对病人的经济负担能力未有显著改善,当她说到病人北上求医买药的辛酸,更一度哽咽地说:“病人无得拣”。

  病人团体同路人同盟主席陈伟杰建议,政府可考虑在粤港澳大湾区共同推行试药计划,名额越多,数据越多,入药则越快,“药物除了加快注册,亦要加快加入药物名册内。”陈伟杰又指对于重症病人而言,加快入药物名册才能为他们带来希望。

  “就算在医管局,我食的药都要45000元。”肺癌病人关注组召集人吴乐文表示,自己作为肺癌病人,十分关注政府在药物制度的新方向。他期望医务卫生局局长卢宠茂就自费药物有新进展,希望帮助有需要的中产阶层。

  前香港药学会会长邝耀深提到,癌症正在迈向一个慢性病的发展,这意味着癌症病人的经济负担会越来越重。现时除了已纳入药物名册的药物可获补贴外,其他病人需自付医药费。邝耀深认为“1+”新药审批机制仍有很大的改善空间。

  此外,内科肿瘤科医生赵颖欣和临床肿瘤科专科医生区兆基均认为,港人到内地买药的情况并不理想,一方面病人需长途跋涉到内地接受治疗,另一方面香港医生未必能掌握内地药的质素,亦难以跟进和评估病人治疗进度。赵颖欣提及入药成本下降不仅可减轻病人经济负担,同时纾缓政府财政负担。区兆基则解释“1+”机制需要本地数据,惟通过“指定病人制度”收集本地数据的做法并不太受欢迎。

  另一名临床肿瘤科专科医生陈颕乐反映,不少病人在获得基金资助前已需付高昂药费,她表示曾接触一名食道癌的病人,因药价最少相差三、四倍,无奈北上买药,而不少病人期望香港与内地医疗服务融合,从而可令病人留港接受治疗。

  医管局:讨论如何与药厂议价

  医管局前总行政经理(质素及标准)邱家骏建议医管局提高指定药物的价格透明度,令市场自动调节。

  参加研讨会的医管局代表、香港医院药剂师学会会长崔俊明指出,明白到港人所负担的重症药物价格较内地相差好几倍。医管局希望提高药价透明度但遇到药厂反对。崔俊明强调医管局一直以病人利益为先,因此医管局设有三个应对措施。第一,医管局计划会设立中央采药系统取代现时的联网采药系统,亦会定时与病人组织会面了解他们的药物需要。第二,医管局目标令新药注册的行政时间由10个月缩短至5个月。第三,药价评估小组已经成立,他们会参考内地和其他亚洲地方的药价,并会讨论如何与药厂议价。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