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两高”报告篇幅不长,但“干货”满满。报告没有回避法治建设过程中的痛点和难点,而是引入众多社会高度关注的案例,以案释法,以理服人,生动体现了司法为民、公正司法的工作理念,充分彰显了恪守初心使命、维护公平正义的司法担当。
最高法报告在总结过去一年工作时,特别提到严惩贩卖个人信息犯罪,出台人脸识别司法解释,让公众不再为自己的“脸面”担忧;也提到严惩制售“病猪肉”、“毒草莓”、“毒面膜”的犯罪分子,守好民生安全底线。
最高检报告专门谈到,配合公安机关持续开展“打拐”“团圆”行动,严惩拐卖人口犯罪,深挖历史积案;也谈到从严追诉性侵、虐待等侵害未成年人犯罪,携手各方为孩子们撑起一片法治艳阳天。
这些工作有的针对个体案件,有的涉及群体利益,看似是微不足道、鸡毛蒜皮的家长里短,但实际上,每一个司法工作重点,都指向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现实、最切身的利益问题。当看似琐碎平凡的案例,在最高议事殿堂里由中国司法机关最高负责人铿锵有力地宣读时,我们不难看到,法治的刚性正逐步体现出民生的热度。
真正有效的法律,不能只写在纸上,更要写进人民心里。唯有发现正义并不遥远,公平就在身边,发现完善的法律和公正的司法,为保障公民权利撑起密不透风的保护伞,我们才有可能对法治有期待、对司法有信仰,也才有可能成为法治建设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和坚定捍卫者。
司法公正是“中国之治”的重要支撑。期待司法机关继续厚植为民情怀,精准对焦群众“急难愁盼”问题,通过一张张公正的判决、一场场公开的审判、一个个典型的案例,汇聚成司法的力量、是非的尺度、正义的温度。
法安天下,德润人心。当公平正义之光燃起百姓心中明灯,护佑群众福祉之时,它照见的正是国家治理能力的提升,以及政治文明与社会文明的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