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评论 > 北京观察 > 正文

北京观察 | 穆迪不妨补补课“读懂中国”

2023-12-07 04:03:40大公报 作者:马浩亮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对于穆迪将中国主权信用评级展望从“稳定”下调至“负面”,中国财政部作了有理有据、有力有节的回应。除了“失望”二字之外,通篇没有任何带有感情色彩的字眼。而是针对穆迪报告中涉及的经济增速放缓风险、地方债务、房地产行业等问题,用大量数据和事实,一一作了理性的解释与“科普”。

  这一方面充分体现了中国政府无惧“唱衰”的自信与底气;另一方面也反映出一个重要问题,那就是:当中国正在逐步摆脱传统路径依赖、培育壮大新的增长极、积极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之时,一些行业机构却依旧保持固有模型与刻板印象,甚至戴着“有色眼镜”去看问题,没有跟上中国变革的节奏和轨迹,这就难免令有关分析预测偏离真相,失去可信度。穆迪此次报告的失误,要害就在这里。

  实际上,近期有众多国际组织和知名投行,调高了对中国经济增长的预期,表达了对中国发展前景的信心。譬如,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将中国2023年GDP增长预期从之前的5%上调至5.4%;经合组织将预期提高到5.2%。高盛、瑞银、摩根大通、德意志银行等同样上调了相关预期。这具有广泛的代表性,彰显了国际社会对中国经济稳步复苏回升的主流看法。

  在穆迪“负面评级”的同时,中国在不断缩减外商投资“负面清单”,扩大制度型开放,改善营商环境,新设外资企业数量增速保持超过30%的高位。首次“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召开,释放提高金融服务质量、优化周期调节的暖风。制造业重回扩张区间,新能源汽车出口屡创新高。这些都为中国经济提供了实打实的支撑。

  评级,说到底其实是一门生意。无论是“锦上添花”,还是“落井下石”,在以往的历史上都不鲜见。一份有说服力的评级报告,不仅需要理性的立场与心态,更需要有扎实的专业能力。中国式现代化,开启了一条前无古人的新路,也具有许多颠覆西方传统认知的创新和特点。就在穆迪报告出炉前几天,“读懂中国”国际会议刚刚在广州举行。而读懂中国,正是一些国际机构亟待补课的地方。

相关内容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