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评论 > 北京观察 > 正文

北京观察 | 以战略眼光校准伙伴关系

2023-12-08 04:03:40大公报 作者:马浩亮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在国家主席习近平与欧盟领导人米歇尔、冯德莱恩的会晤中,“战略”成为高频热词。习近平指出,“中欧关系具有战略意义和世界影响”,“双方要夯实政治基础,坚持以战略视野看待彼此”“加强战略性沟通,以建设性对话增进理解、妥处分歧”“加强发展战略对接,实现共同发展”。这切中了中欧关系发展的肯綮。

  中欧关系近年来受到了全球秩序震荡与地缘政治博弈的影响。与中国一贯保持对欧友好合作相比,欧盟对华政策却表现出了摇摆矛盾。欧盟赋予中国“伙伴、竞争者、制度性对手”的“三重定位”,后两者无疑对“伙伴”造成了冲击和稀释。

  2022年,中国与欧盟贸易额已高达8473亿美元,欧洲对华投资大幅增长70%。如此紧密的关联度,是中欧加强合作的基础,也是客观要求。而中欧关系某些间歇性低谷,根源就在于欧盟对华政策在战略层面的模糊。

  因此,在中欧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20周年之际,以战略眼光来审视、校准“伙伴关系”,是关乎中欧关系前景的关键。欧洲作为多极化的重要一极,如果“选边站”,成为其他大国的“马前卒”或“传声筒”,将极大加剧世界撕裂对抗风险;而若以清醒务实的战略自主,推进中欧合作,参与全球治理,将为世界带来宝贵的确定性,也符合欧洲自身利益。

  今年以来,中欧的良性互动持续增多。国务院总理李强就任后首次出访就选择欧盟“双引擎”德、法两国。第十次中欧经贸高层对话、第十二轮中欧高级别战略对话相继举行。自12月起,中国对六国公民开放免签,其中包括欧盟成员里经济体量最大的德、法、意、西、荷五国。

  今次时隔四年在线下举行中欧首脑会晤,将进一步擦亮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成色。习近平在会晤时表示,中国“愿将欧盟作为经贸合作的关键伙伴、科技合作的优先伙伴、产业链供应链合作的可信伙伴”,将强调:“不能因为制度不同就视彼此为对手,不能因为出现竞争就减少合作,不能因为存在分歧就进行对抗”。这既是对“三重定位”的正面回应,也拓展“伙伴关系”的丰富意涵,释放了合作诚意。

相关内容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