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评论 > 大公评论 > 正文

议会内外/修例强化“安心出行”功能\邓飞

2022-01-22 04:24:48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Omicron变异病毒株肆虐全球,引发香港第五波疫情,亦暴露了本港严重的防疫漏洞。立法会日前就有关“严防新冠病毒输入及扩散”议案进行辩论,议案以分组点票形式获大比数通过;且有多达五位议员提出修订,虽然措辞不一,但其中一个共同焦点,就是要“强化‘安心出行’应用程式功能,确保有效及迅速追踪紧密接触者”。

  笔者认为,强化“安心出行”应用程式的争议之处,并不在技术上能不能做到,而在于是否需要修例赋权政府强化该程式功能。

  在“安心出行”流动应用程式推出之初,部分市民关注“安心出行”如何保障个人资料私隐。2021年2月19日,私隐专员公署曾经就此作出解释,指“安心出行”并无位置追踪功能,亦无收集用户的全球定位系统(GPS)数据,下载“安心出行”时无须登记任何个人资料,出行纪录只存放于用户的手机,不会备存在任何政府系统之内,出行纪录在31日后亦会自动删除。

  私隐专员公署又指,假如用户不幸确诊,卫生防护中心经核实后,才会根据《预防及控制疾病(披露资料)规例》(第599D章)所赋予的权力,要求确诊者上传有关出行纪录,并提供姓名及联络电话,以协助卫生防护中心的个案追踪工作。总括来说,私隐专员公署认为“安心出行”符合《个人资料(私隐)条例》有关要求。

  应对疫情恶化的必要之举

  但换个角度来说,这是不是意味着:如果政府强化“安心出行”的追踪定位和上传数据功能,将会违反私隐条例和超出了第599D规例的授权范围?

  香港的资讯及通讯科技水平,即使放诸世界也绝对不低。单纯从科技而言,提升强化“安心出行”应用程式的功能,是绝对不成问题的。正如在1月11日,由科技创新界议员邱达根与笔者在内15位议员发起的联署信,要求政府实行“安心出行”实名制等强化功能措施,其实已经充分反映,科技水平绝对不是问题。真正的问题,其实是法例授权不足、是当局面对社会上对强化“安心出行”功能所存在的争议,缺乏作出取舍的决断之心。

  今波疫情来势汹汹,社区出现多条隐形传播链,学校发现感染个案,竹篙湾检疫中心亦有员工确诊但源头不明,形势严峻。犹记得“望月楼”爆出感染群组时,有关方面竟需要靠翻查信用卡结账纪录来寻回食客,“安心出行”形同虚设。强化程式功能,可谓迫在眉睫。

  本文开头提及的议案,虽获大比数通过,却无法定约束力。抗疫工作争分夺秒,如果仍有人对取舍抉择心存疑虑,那么笔者建议相关部门尽快将有关修订呈交立法会讨论和审议,以取得足够的民意代表支持,为“强化‘安心出行’应用程式功能,确保有效及迅速追踪紧密接触者”,提供充足的法理授权和议会支持,以赶上疫情迅速恶化所衍生的现实需要。

  立法会议员、教联会副主席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