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评论 > 大公评论 > 正文

学者论衡/提升香港在大湾区的枢纽地位\练卓文、郑天祥

2024-05-16 04:02:48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深中通道最快今年六月正式通车,另一条连接深圳与珠海的深珠通道最近亦得到广东省有关部门的回应,将争取纳入国家“十五五”规划。随着连接珠江口两岸的公路、高铁、城轨等基础设施的日益完善,将会对企业的生产布局、港口物流以及市民的出行方式产生重要影响。未来将会对香港带来哪些机遇和挑战,香港应如何提升在大湾区的枢纽地位?这些问题都值得特区政府深入研究和思考。

  德国地理学家沃纳.松巴特(Werner Sombart)在20世纪70年代曾提出过“点─轴”开发理论。他认为交通轴线的建设与开发,将方便经济增长点和增长轴线向经济腹地传递。随着连接各中心地的交通干线建立而形成新的有利区位,方便人口流动,降低运输及生产成本,新的交通干线对产业和劳动力具有新的吸引力,形成新的产业集聚区。

  此外,速度对于现代的生产和生活方式日益重要。美国经济学家小艾尔弗吉德.钱德勒提出了“速度经济”这一概念,他认为现代化的大量生产、分配、运输和通讯,其经济性主要来自速度,而非规模。美国波士顿咨询公司副总裁伊斯凡认为,总有一天速度必将超过成本和品质,成为涵盖全体的首要经营目标。近年,我们看到内地许多城市都十分重视高铁的建设,一个密集的高铁网络成为服务跨地域的协同创新平台,加速了人才、智力的流动。比如,上海的松江、浙江的嘉兴和杭州,就依托沪杭高铁与G60高速公路,建起一条科创走廊,共建共用区域创新体系。京津冀地区亦依托发达的高铁网络形成优势互补的区域创新格局。

  按照经济规律,哪个城市占据交通枢纽地位,将会对周边产生一定的虹吸效应。面对周边城市的交通基建网络不断完善,香港应该考虑在未来的深中通道、深珠通道以及港珠澳大桥的深圳连接线等这些交通布局下,如何提升香港枢纽地位,与周边城市连成一个网络,形成“同城效应”(指在相邻地区城市间产生的互动互通作用和联动效应),吸引内地的人流、货流、资金、创新要素等流入到香港,否则就容易被边缘化。

  抓紧珠江口西岸发展机遇

  深中通道和深珠通道的建设,将有利于提升深圳在大湾区的枢纽地位,并形成对珠江口西岸城市(如中山、珠海、江门)的辐射作用。2023年全球机场吞吐量排名中,虽然香港以433.2万吨的货邮吞吐量仍然保持全球首位。但值得关注的是,近年内地的跨境电商发展迅速。目前,深圳拥有的跨境电商卖家数占全国一半,并吸引了菜鸟、云途、希音等知名的跨境电商头部物流企业、平台企业。深圳机场为跨境电商企业量身定制的全国首个航空跨境电商企业处理专区,实现机场空侧和陆侧之间包裹及货物的快速转运,让华南地区更多的跨境电商货物从深圳机场直飞,减少经香港的操作环节。

  此外,深圳去年争取到民航总局的许可,下发了《深圳机场跨境电商带电及化妆品弱磁类货物试点工作方案(2023年试行第一版)》,允许深圳机场运输跨境电商带电及化妆品弱磁类货物。深圳及周边城市作为跨境电商货物的货源地和集散地,过去因为跨境电商含锂电池货物的托运人或代理人无法提供与大宗普货相同的鉴定报告,使得近七成跨境电商货物通过香港机场转运至全球,这其中也包括了安检开箱检查耗时较长的不含锂元素的纽扣电池、干电池以及其他非危险品货物(如部分美妆产品、带有磁性物质的消费品等)。随着深圳及内地其他的机场逐步与国际接轨(不再将鉴定报告作为运输档),允许运输跨境电商带电及化妆品弱磁类货物,相关企业为节省运输成本,将来会减少转运至香港机场出境。

  深中通道开通会进一步便利生产性企业从深圳转移到中山、珠海、江门等珠三角西岸成本较低的地区。可以预见,随着生产企业的增加,货运物流的需求随之上升,必然会选择就近的港口、机场以节省运输费用。去年六月,江门高新区至深圳蛇口的航线正式开通,江门正式加入大湾区的“组合港”。大湾区“组合港”模式,已成功构建以深圳港、广州南沙港为枢纽港、内河港口为喂给港的粤港澳大湾区组合港体系,通过枢纽港与喂给港两地码头企业一体化运营,促进枢纽港国际航运资源和珠三角沿江港口腹地制造业货源深度整合。随着工厂及货源地往珠江口西岸城市转移,利用香港作为中转的货量可能会进一步下降。但同时,新的交通基建带来新的产业流动及新的物流仓储需求,亦会为香港相关业界带来新的机遇。

  从长远看,提升香港在大湾区的枢纽地位对巩固香港的国际贸易、空运、航运中心十分重要,特别是要进一步巩固和提升香港航空枢纽的地位。笔者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第一,在机场设定特区允许粤车南下,加快机场城市建设,联动珠海、澳门推动会展经济。特区政府早前提出未来香港将形成“南金融、北创科”双重心布局,但不能忽视香港机场在未来大湾区新的交通格局下的重要性。香港应充分利用国际航空枢纽、航天城计划、香港亚洲博览馆,吸引更多的国际国内商务人士来港,应加快T2航站楼的建设进度。采取更加便利的措施方便内地人士经港珠澳大桥入境香港,考虑在特定区域允许粤车南下,以航天城为发展契机,吸引南下消费。

  在会展业方面,湾仔会展中心目前已经饱和,机场的亚洲博览馆二期正在建设,未来应该争取与珠海、澳门合作,充分利用港珠澳大桥,把三地的资源互补。建议争取把珠海举办的中国国际航空航天博览会延伸至香港亚洲博览馆,该博览会跻身于世界五大航展之列,通过港珠澳大桥把每年数十万的国内外观众吸引到香港,以带动香港的旅游和消费。

  第二,结合太空─中高空─低空,培育发展低空产业。未来的低空经济时代,将会改变传统的商务出行、物流运输方式,低空物流以其时效、成本、精准等优势,可能会颠覆传统的物流方式。香港如何发挥自身的优势,加强与周边城市合作,构建跨境空中物流运输网络十分必要。

  香港要稳固国际航空枢纽的优势地位,发展低空经济是其中一个重要方向。承接国家大力推动低空经济发展的东风,加强与周边城市通用机场的合作,开辟新的低空物流路线、商务航线,努力争当大湾区低空经济的枢纽,对香港未来的发展意义重大。未来香港可考虑结合发展低轨卫星制造——国际航空枢纽——低空经济,培育发展航天航空低空产业集群。特区政府需要有制定一份长远的产业发展规划,一方面是与深圳合作发展北部都会区,但同时要紧密与澳门、珠海、中山等珠江西岸城市群合作,布局航天航空低空产业集群。

  研究机场接入内地高铁网

  第三,考虑在香港机场布局城际或高铁站点连接深圳及周边城市,进一步巩固和提升香港国际航空枢纽的地位。在接入内地的高铁网络方面,目前香港只有西九龙高铁站,局限了香港与大湾区城市的衔接,而周边的城市如深圳、广州、珠海,每个城市都有多个高铁站点。香港未来可考虑与深圳合作,一方面是加快推进香港机场与深港西部通道连接。同时,要研究未来怎样连接入内地的高铁、城际网络,对于巩固香港国际航空枢纽、发展航天城计划,以及带旺亚洲博览馆都具有重要的策略性意义。

  作者分别为香港中文大学(深圳)高等金融研究院政策研究员、中山大学港澳珠三角研究中心教授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