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宣布向全球185个国家和地区的输美商品加征最少10%的所谓“对等关税”,并声称这是美国的“解放日”。特朗普此举无疑是挑起了一场“世界关税大战”,香港作为美国其中一个重要贸易伙伴,自然无可避免地将受到影响,但从连日来社会各界的反应来看,并没有像一些别有用心者所称的那样“乱了阵脚”,相反的是,香港各界既保持警惕也积极谋变。在百年未有大变局朝纵深演变之际,香港背靠祖国,发挥好独特“联通”优势,积极求变谋变,主动开拓新市场、建设新业态、创造新动能,就一定能在挑战中找到新机遇,开创新局面。
特朗普所谓“对等关税”政策,目的无非三个﹕其一,落实其竞选承诺,强化其“世界领袖”的形象;其二,逼迫全球企业作出选择,要么向美国缴付巨额关税,要么就将工厂移到美国,以向其选民交代;其三,以“狮子开大口”的形式逼迫其他国家作出一定程度的妥协,让美国可以从中捞取着数。
然而,市场和全球各国都没有出现如特朗普所期待的反应。金融市场向来是经济政策的风向标,在“对等关税”公布后不久,美国股市便出现“插水式”暴跌,纳斯达克、标普500期指分别一度下跌超过4%和3%,录得2022年9月以来最差单日表现。被称为“美股七巨头”的苹果、亚马逊等巨企都不能幸免。先不论特朗普的“关税大计”是否真能刺激美国本地经济,但可以肯定的是,美国市场如今却先陷入风声鹤唳的状况。
美“解放日”成“怨恨日”
再者,特朗普一厢情愿认为贸易伙伴为因为加征关税而作出让步,甚至美国财长贝森特出言威胁受影响国家和地区不要报复,但到目前为止,并没有任何国家表示会“欣然接受”“对等关税”。中国昨日宣布向美所有商品征收34%关税,打响了反制美国关税战的第一枪。而欧洲和南美多个国家都已强调会优先保护本地就业和经济,欧洲议会最大党派欧洲人民党主席韦伯更直言:“对我们的美国朋友来说,今天不是‘解放日’,而是‘怨恨日’。”可见特朗普似乎太高看自己的所谓“交易艺术”。
多名学者和评级机构分析员都表示,“对等关税”如果长期维持,不但拖累全球多国经济,更预计征收关税不足半年,美国经济就可能先行陷入衰退。这已经不是“伤敌一千,自损八百”,而是玉石俱焚的损人不利己。
作为一个高度开放的小型经济体,香港难免受到一定冲击。美国不但对内地和香港累计加征54%关税,港美两地邮寄价值低于800美元的小型包裹亦被取消免税待遇,加上越南、印尼、新加坡等国家都成了“关税大户”,在东南亚和东盟国家经营的港商也势必会碰到一定程度上的困难。
尽管影响无法避免,但放眼全局,香港毋须过分悲观,主要原因有三﹕
首先,在美国霸权之下,没有一个国家会任人宰割,可以预期不少国家会加强与美国以外的国家寻求贸易合作。尤其像日韩、欧洲、东盟以及更多发展中国家都很可能会寻找“后路”,并选择加强与中国合作。香港正是国家对外贸易的最前线,也先天具备与国际营商法规对接的优势,这是香港发挥“超级联系人”角色的大好机会。至于对更多发展中国家来说,香港更可以提供成熟的咨询体系和桥梁功能,对更多地方输出专业服务,打造成为一个国际贸易的大型中介平台。
避险角色将有更大需求
其次,现时全球供应链正不断推进重构,而中国制造业的高度自动化、市场规模,以及原材料采购、零件生产方面的低成本,都代表着全球供应链无法离开中国。中国连续多年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三成,便是最好的证明,这为香港谋发展突破提供了坚实的依靠。
第三,关税战引发的震撼,不仅会令避险资产的需求增加,也会促使全球资金重新配置。2023年,香港已录得超过1.25万名超高淨值人士,在全球城市名列榜首,截至去年5月底有近90间全球家族办公室落户香港或扩展业务,另有至少130间家族办表示准备或已决定在港设立或扩展业务。究其原因,是因为香港的稳定营商环境、成熟法律制度、完善金融体系趋生出吸引了大量避险资金。同理,包括美国在内的全球投资者在关税战中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可以预见香港的避险角色将有更大需求。家族办、资产管理等领域在可见的将来,或会成为香港金融业务的新支柱。
此外,香港也仍然具备自由港等传统优势。众所周知,香港的进出口货物均毋须缴付任何关税,亦无任何关税配额或附加税。当美国向全球挥舞关税大棒的同时,香港的自由港优势反而显得特别突出。香港一直维护全球自由贸易,作为国际金融、航运、贸易中心。香港一直坚持多边主义,为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作出贡献,就算美国以一敌众挑起关税战也不足为惧。
关税战没有赢家,保护主义没有出路。这场“关税大战”如何演变仍不得而知,但香港既有背靠祖国的底气,又有联通世界的优势,靠着灵活变通、沉着应对,香港便能化挑战为机遇,在变数中谋着数,在变局中实现更好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