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评论 > 点击香江 > 正文

点击香江 | 新选制下应该如何提名参选人?

2021-10-22 04:26:15大公报 作者:屠海鸣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立法会换届选举下周六开始接受提名,这预示着新选制下的首场立法会选举已经启动。完善立法会选举制度旨在拨乱反正、正本清源,把“爱国者治港”落到实处;同时,香港社会多年来积累的矛盾和问题成堆,亟需一批具爱国爱港之心、有破解难题之才的“治港者”。香港社会必须认识到,新选制下的选举,是一次全新的变化,不能再用昔日的旧思维、老眼光、短视野来看待选举工作。

  近日,沉寂了一段日子的香港政坛又热闹起来,许多社会人士对立法会提名“入闸”跃跃欲试、摩拳擦掌。众所周知,提名参选人是选举工作的第一步,极为关键。这一步做得好,接下来的选举工作就顺风顺水;这一步把关不严,“爱国者治港”就会大打折扣。那么,在新选制下如何提名参选人呢?笔者认为,至少要在以下方面深入思考。

  对照“五个善于”的标准

  在以往旧的选举制度下,由于把关不严,致使一批持“港独”立场的人参选,有的成功当选,甚至出现了违宪违法的“梁游宣誓事件”,更有“港独”分子在成功进入立法会后,逢中必反、逢特区政府必反、为反而反,恶意瘫痪立法会运作,出现了“身在体制反体制”的咄咄怪事。

  新选制与旧选制最大的区别是,突出了选举工作每个环节的“把关”作用,从提名、到资格审查、再到宣誓就职、最后履职,设置了层层把关机制。为了令提名环节发挥好“把关”作用,基本法附件二明确规定:“候选人须获得所在界别不少于10个、不多于20个选民和选举委员会每个界别不少于2名、不多于4名委员的提名”。这是为了确保参选人具有广泛的认同度,避免那些立场偏激、百无一用的人获得提名,同时规定:“每名选举委员会委员在功能团体选举中只可提出一名候选人。”这是为了防止选委滥用手中一票。应该说,制度设计非常完善、极其周密。那么,什么人可获得提名呢?还需要一个标准。

  其实,这个标准已经有了。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央港澳工作领导小组常务副组长、国务院港澳办主任夏宝龙在阐述“爱国者治港”时,提出“五个善于”的标准:一是善于在治港实践中全面准确贯彻“一国两制”方针,做立场坚定的爱国者;二是善于破解香港发展面临的各种矛盾和问题,做担当作为的爱国者;三是善于为民众办实事,做为民爱民的爱国者;四是善于团结方方面面的力量,做有感召力的爱国者;五是善于履职尽责,做有责任心的爱国者。

  “五个善于”集中聚焦了两个字:“德”和“才”。“德”就是要爱国爱港、为民爱民、有感召力、有责任心;“才”就是要有管治才干。归结起来是“德才兼备”。这是对“爱国者”的准确定义,也是对“治港者”的普遍要求。立法会议员作为“治港者”,唯有用“五个善于”这面镜子去对照,才能找到合适人选。

  充分估计竞争的难度

  有人认为,新选制下的立法会选举,由于反对派整体退却,建制派随便派出一些人参选,“闭着眼睛也能赢”。持这种观点的人,思想狭隘,观念落伍,格局不大,视野不宽。说白了,没有冲破旧选制下的思维模式。

  新选制下看选举,早应超越以往的所谓派别之争。完善选举制度的目的,并非要扶持哪一派、打击哪一派,而是要树立新规矩。这个新规矩就是:“治港者”必须“爱国爱港+有才干”。唯有如此,才能担负起治理香港的重任。这次选举的竞争难度不在于谁赢谁输,而在于如何才能选出中央放心、选民认同、确有真才实干的人。

  必须看到,这些年来,反中乱港势力把“爱国”和“爱港”对立起来,许多爱国者被“黄媒”贴上“卖港”的标签,许多持“拒中抗共”立场的人被贴上“爱港”的牌子。香港市民也被一些别有用心之人分成“黄丝”“蓝丝”;香港社会裂痕很深,寻求“最大公约数”的难度很大。在这种背景下,参选人既要爱国,又要选民认同度高、有真才实干,提出合适的参选人并非易事。

  同时还应注意到,新选制下的立法会选举,重新划分选区,分区直选的20名议员,将从10个选区选出。一些爱国立场坚定、民望较高的代表人士,这次要跨越到自己不熟悉的地区参选,是否还能获得高选票?需要有心理准备。

  考察“修例风波”期间表现和真才实干

  中央出手完善香港选举制度,是为了实现良政善治,让“港人治港”见到良好效果。基本法赋予立法会十项职权,立法会议员作为“治港者”,肩上的担子很重。过往,香港市民批评揽炒派议员“只会搞事,不会成事”“只会破坏,不会建设”。今后,香港立法会永远不需要这样的议员!那么,怎样才能把这样的人挡在门外?还须从源头上把关,提名这个环节就十分重要。

  首先,必须考察参选人在“修例风波”期间的表现。“修例风波”犹如“透视镜”,各色人等都在这个镜子下现形。那些对“黑暴”不敢说一个“不”字,态度暧昧、立场模糊的人,不适合被提名;那种见风使舵、圆滑世故的人,不适合被提名;那种同情、或暗中支持暴乱分子的人,更不适合被提名。

  其次,必须考察参选人的真才实干。管治好香港绝非易事,没有点真本领是不行的。那种醉心于政治争斗、而毫无专业特长,不能为香港发展贡献一计一策的所谓“专业人士”,不适合被提名;那种只会唱高调,不深入基层为民解忧的“歌唱家”,不适合被提名;那种虽想服务市民,但视野狭窄、思维僵化、做事效率低下的所谓“实干家”,不适合被提名;那种八面玲珑、四处讨好,不愿为公众利益得罪人的“好好先生”,不适合被提名;那种不具备落实中央政策能力的人,也不适合被提名……总之,香港社会积累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太多了,必须要请出高手来解决。提名,就是要发现高手。

  在新选制下应该如何提名参选人,不仅要有一颗爱国爱港之心,还要有发现“千里马”的“伯乐”的慧眼,切不可随随便便对待之!

  (本文作者为港区全国政协委员,香港新时代发展智库主席,暨南大学“一国两制”与基本法研究院副院长、客座教授)

  注:《大公报》独家发表,如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内容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