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日来,香港第五波疫情持续恶化,特别是无源“火头”令人担忧。卫生防护中心传染病处主任张竹君前天在通报疫情时用上“火头处处”、“疫情开始变得非常严峻”、“怀疑有超级传播”等字眼,足以反映当前疫情的严重程度。在最近举行的两次立法会会议上,都有议员质疑本港的医疗防疫工作不力,有的甚至用“漏洞百出”来形容;而市民打针遇到不便之处,也抱怨医疗防疫一线的人员,鲜有理解包容之声。
疫情爆发两年来,作为国际大都市和重要交通枢纽的香港没有沦陷,足以说明香港仍然是防疫“优等生”;至于这波疫情如此严峻,很大程度上是因为Omicron病毒传播力太强所致。眼下,医疗防疫人员正在与病毒赛跑,力求尽快找到源头,切断传播链,社会各界和广大市民应同心协力,一起想办法扑灭疫情。越是困难关头,越要理解包容一线的医疗防疫人员。
疫情如火,防控难度加大
香港第五波疫情防控难度之大,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因素所致:
第一,Omicron病毒传播力太强。该病毒是迄今为止传播力最强的病毒。内地发现,Delta病毒出现过1传10的案例;而Omicron病毒出现了1传43的案例。一两天内,就可传播至第二代、第三代;而专业人士初步判断,香港疫情存在Delta病毒和Omicron病毒两条传播链,情况更为复杂。
第二,香港的“安心出行”追踪功能不强。出于保护个人隐私的考虑,“安心出行”的精准度较差,无法做到“排查快、流调快、管控快”,以最快速度掐断病毒传播的路径。而针对密切接触者、次密切接触者的核酸监测,强制性又不够,部分人为了维护自己的所谓“自由”,不愿积极配合一线防疫人员,给防疫造成了重重困难。
第三,香港的疫苗接种率还不高。时至今日,香港接种两针的市民刚刚超过七成,打了第三针的不到一成。接种率不仅低于内地,也低于美国、英国、新加坡、以色列等国。疫苗的防线不牢固,为病毒入侵留下了“窗口”。
综观以上三个因素可以看出,在近期全球Omicron病毒肆虐的大背景下,香港第五波疫情爆发不是偶然的,防不胜防,这是“天灾”。而由于不少人不愿舍弃部分隐私权、以增强“安心出行”追踪功能,不愿意尽快打针、以筑牢抗疫防线,各种因素叠加,防控难度很大。
质疑批评,医疗防疫人员压力大
坦率地讲,香港医护人员这两年的变化很大。回顾两年前新冠病毒疫情刚刚在世界各地爆发的时候,有部分医护人员公然“罢工”,在抗疫的关键时刻当逃兵,受到舆论一直谴责。但过去一年多来,医护人员整体上尽职尽责,一有疫情,立即奔赴防控一线,为守护市民健康付出了艰辛努力。若有人认为医护防疫人员“不努力”,把什么“防控不力”的责任全部推到医疗防疫人员身上,对参与抗疫人士来说是不公道的。
事实上,医疗防疫人员一直在努力寻找病毒源头,但查询病毒源头是一项很复杂的工作,既需要其过硬的专业技能,也需要市民的积极配合;既需要有海量的大数据可供分析,还需要有若干强制措施配合。有人在质疑、批评医疗防疫人员的时候,是否反省过自己配合防疫有哪些事情没有做好?是否考虑到社会为他们寻找病毒源头提供的线索太少?是否想过“亡羊补牢”、透过强制措施织牢抗疫的“防护网”?
持续两年的抗疫,普通人承受的是生活不便,出行艰难,通关遥遥无期带来的痛苦;而医疗防疫人员承受的压力更重,除了与常人同样承受生活压力之外,还要承受工作的巨大压力。比如,以前医院只需专心为患者治病,而在疫情之下,要一手抓诊治,还要一手抓防控,千方百计防止出现院内感染。长期两头作战,医护人员都绷紧了神经。他们的身心疲惫,有谁可知?击退疫情,医疗防疫人员是主攻手、主力军,是一支不可替代的力量。社会各界应多一些包容理解,让他们心无旁骛的投身抗疫,切勿恶语相向,伤了一线医疗防疫人员的心!
彼此尊重,各方携手共渡难关
笔者对上海的防疫抗疫办法措施很熟悉、很推崇。最近,上海一个不到20平方米的奶茶店很“火”,因为出现了3例确诊病例而被列为中风险区,被称为世界上最小的中风险地区。这家奶茶店被封,而旁边的理发店照常经营,门前的共享单车来去无阻。上海能做到这一点,在于以绣花的功夫在做疫情防控。一旦发现确诊病例,公安部门会把病例14天的途经路段、活动场所视频调出来,给到流调队员筛查。同时,上海对“密接”有独特的定义,比如,进奶茶店买奶茶、戴口罩的不是密接,没戴的才是密接,戴了口罩又摘下口罩喝奶茶的也算是密接。
上海能做到如此精准防控,主要取决于能够快速地精准识别。这需要两个前提:一是人们甘愿舍弃部分隐私权,二是强大的筛查能力。试想,香港如果能做到这两点,一线医疗防疫人员的工作难度就会小得多,病毒溯源就会快得多。
上海是抗疫的佼佼者,内地城市抗疫方式不尽相同。许多城市还是采取了封小区、搞大规模全民核酸检测的办法。但这些城市人们都积极配合,也有人抱怨反复做核酸很辛苦,但看到医护人员比他们还辛苦,有的晕倒在现场,有的脱下防护服后全身汗水湿透,有的因长时间戴口罩面部被勒得扭曲变形,也就无话可说了。大家互相体谅,互相加油,互相点赞。抗疫期间,彼此尊重、彼此关心的氛围很浓。新冠病毒疫情爆发至今,内地已出现四十多波疫情,其中,南京、扬州、西安的最为严重,但都是经过一个月的时间就扑灭疫情,这与内地彼此尊重、相互包容的氛围有很大关系。
眼下,香港又一次到了紧要关头,750万香港市民应该为防疫抗疫多提一些建设性意见,多舍弃一些私权而维护公众的健康权,多理解包容一线的医疗防疫人员,彼此相依,患难与共,同舟共济,早日走出疫情阴霾!
(本文作者为港区全国政协委员,香港新时代发展智库主席,暨南大学“一国两制”与基本法研究院副院长、客座教授)
注:《大公报》独家发表,如有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