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专题 > 改革开放40年 > 正文

壳牌扎根中国120载 王晶:改革开放让外企营商环境大为改善

2018-10-30 08:55:54大公网 作者:刘洋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外企与中国结缘自上世纪初,但自改革开放始,外资企业在中国才得以长足发展。成立于1890年的荷兰皇家壳牌集团是目前世界第一大石油公司,在一个世纪以前,壳牌便已经来到中国,从一盏盏煤油灯开始,这个国际能源企业逐渐扎根中国120年。

Sakhalin Energy Grand Aniva 萨哈林能源公司的Grand Aniva 号LNG运输船/受访者供图

事实上,壳牌最初的发展就与东方有着深厚的联系,壳牌母公司之一——英国母公司,其创始人马科斯·塞缪尔在经营伦敦港口店铺时期就从东方订购货品,不久后便拥有了一家进出口公司,而后他的两个儿子进一步发展了进出口业务,在东方增加了港口间的短途商运业务,在长途商运上则增加了从俄国向东方运输煤油的线路。

壳牌(中国)大中华区人力资源副总裁王晶在接受大公网采访时谈到:“壳牌在中国已有120多年历史,除了中间10多年有一个短暂的告别,壳牌对中国的市场和客户始终不离不弃。”在改革开放初期,应中国政府邀请,壳牌回到中国参与南海石化炼化一体项目,而后于2000年成立国内投资额最大的中外合资石化企业之一——中海壳牌石油化工有限公司。同时,90年代中期,壳牌在中国大规模投资石油产品开发与销售,并大量招募本土员工,就是在这一时期,王晶加入了壳牌。

从百人到千人 力求本土员工国际化发展

另一位资深的壳牌员工——严路是壳牌的第一位中国籍退休员工,在退休之前曾在壳牌服务28年。她曾谈到,1993年来到北京,当时的壳牌北京有大约60多人,其中中国籍员工也不过十几个。如今,壳牌中国总部则已经成长为拥有1400多名员工的庞大企业,而且其中90%以上都是本土员工,领导层本土员工数量也大幅增加,同时超过12%的本土员工有过派驻国外工作的经历。

“本土化和国际化对我们来讲始终是一个事物的两个侧面。因此在人才发展方面,一方面我们在人才使用上尽量达到一个本土化,但是在本土人才发展上尽量达到国际化。”王晶说。她谈到,作为跨国公司,如果不能深刻了解所在市场客户的需求、政府的需求和当地人们的需求,就不能成为一个好的企业公民,也难以提供所需的服务,但同时,壳牌作为一家跨国企业,在整个价值链的活动,包括采购、供应、内部控制、财务、市场品牌等都是全球化的。壳牌认为,注重本土员工的国际化发展才能将壳牌的中国生意带到一个新高度。

不论是社会招聘还是校园招聘,壳牌在人才选拔中都强调人的“领导力”。王晶谈到,人才的招聘分为两类,有工作经验和无工作经验,对于无工作经验应聘者,壳牌更加强调应聘者的领导力和潜能,而对于有工作经验的应聘者来说,壳牌更加强调应聘者的专业能力和领导力。

“壳牌的SRD评估体系在大学圈子里是比较有名的,基本上过了壳牌的评估并拿到offer的同学可以通过很多其他大公司应聘,这是我们很有成就感的一个IP。”王晶说。对于没有工作经验的毕业生求职者来说,进入壳牌需要在领导力和潜能方面进行三个测试,第一,综合分析能力和洞察力,应聘者力求能够透过纷繁的事物外表看到本质,同时也需看到事物之间的广泛联系与互动;第二,执行力,不仅包括应聘者的自我管理、计划性、纪律性,还包括遇到困难的应对方式;第三,人际沟通,也称关系力,这一环节主要考察应聘者如何有效影响利益相关者,让他们更具凝聚力。

对于有工作经验的应聘者来说,领导力更多是强调人本身所具有的特质。“自身能力的使用与否听命于一个人的主观意志,而特质与价值观、为人处事原则等内在品格息息相关”,王晶说。这种领导力强调四个方面,即真挚:有德行和公信力;成长:不断学习驱动超凡的变革式增长;成就:对卓越业绩的执著追求 ;协作:倡行无私,推动合力。“我们的领导力对领导的品格有很多要求,专业能力只是一个门槛”。

24年只在一家公司 壳牌给予员工巨大空间

“我对壳牌的认知是从完全无知开始的”,王晶说。她1994年加入壳牌,至今已在壳牌工作了24年,把大部分的人生最好时光留在了这家跨国公司中。人们对于能源企业的印象大多来自电视和广告,通常的画面是海上石油平台、大型天然气船、油田井架等大型机械和设施,或者是大群工程师、技术工人从事着枯燥的理学及工程类工作,而这种先入为主的印象,对大部分非理工背景的受众缺乏激动人心的新鲜刺激。

壳牌(中国)大中华区人力资源副总裁王晶接受大公网专访/王萍摄

王晶在最初进入壳牌也经历了这样的认知阶段,但当真正融入其中才发现,这个能源公司的内部充满了张力和活力,它为自己带来的眼界是此前无法想象的。她从未想到,地质物理分析、三维地震成像、水平分支钻井、深海遥控钻探等许多油气行业的技术创新都是出于壳牌这样一群满怀激情与创造力的常年奋斗在极端气候和自然环境前沿的科学家工程师们。而公司内部横跨能源行业整个商务价值链的非技术部门同样充满了张力和活力。所有这些令王晶的对壳牌的刻板印象彻底改观。王晶介绍,除了技术魅力之外,壳牌涉猎的商务活动范围非常广泛,目前壳牌拥有四万余个零售网络,是全球最大的零售网络之一。“如果想寻求激动人心的成就、寻求推动变革的新鲜感、寻求能力与战略思维的高度、寻求职业与国际视野的拓展,你不用换公司,在壳牌就可以积累丰厚的跨越行业、跨越国界的工作经历”,王晶说。

王晶在壳牌工作至今已经24年,如此长时间服务于同一家公司,这让如今的90后、00后多少有些难以想象,但王晶不以为意,她谈到,其实自己在壳牌工作的过程中换了很多不同性质工作,进入壳牌初期,王晶的主要工作是为外籍人员在华提供一些帮助,第二份工作是做本土人员的人力资源服务,第三份工作则负责做薪酬福利政策并担任北方区人力资源经理,在此期间还被派到澳大利亚担任大洋洲的薪酬福利专员,第四份工作是担任中国下游业务HR经理,而后又担任多元化及包容性以及人才开发经理。24年里,王晶经历了不同商业侧面的历练,“我不需要换公司去体验不同的行业实践,我在同一家公司可以经历整个工商业价值链里不同行业人力资源管理可能会遇到的不同挑战”,王晶说,同时她也深感壳牌的核心价值观与自己的个人价值观是吻合的,在这里能够成为更好的人。

“20多年的工作经历,有成功也有不成功,这些对于我来说都是深刻的体验”,谈及20多年工作的感悟时,她说。人的成长与工作转变是一同进行的,“对我来讲20多年最大的体会是,一定要有一个开放学习的心态,要不断告诉自己,对于很多东西我还是无知的,而从无知变有知的过程是有意思的”。同时,长期从事人力资源的工作需要自己永远对业务保持无穷尽的好奇心,“你一定要知道钱是怎么赚的,要对赚钱这个事情保持深深的好奇,你才会真正懂得在商业过程中,我们的生意所面对的挑战,才能给公司提供最佳的人才方案支撑业务的成长。”最后,王晶谈到,一定要胆子大愿意尝试,而壳牌的包容性也让员工有机会从错误中学习。

壳牌员工在为顾客加油/受访者供图

在人才转换速度飞快的当下,壳牌依然保持着个位数的人才流失率,目前为止,壳牌本土员工平均服务年限超过8年,这在跨国公司中并不多见。“这个百年企业至今屹立不倒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壳牌的商业标准和道德规范,我们界限非常清晰且执行严格,其中员工是重要的利益相关体,我们要充分的尊重”,王晶谈到。

改革开放,是充实、学习、成长的过程

对于改革开放,王晶谈到,这是一个国家由弱变强,由单一到包容的过程。壳牌与中国内地经过短暂的告别后,70年代重新回到了这片土地。1970年和1971年,壳牌应邀参加每年两次的中国出口商品交易会,即广交会,而当时中国的大部分出口都是通过广交会实现的。在70年代频繁的交流中,壳牌逐渐走回内地。1980年,壳牌常驻伦敦的广交会代表罗杰?威廉姆斯正式调往北京,当年他谈下了颐和园养云轩作为壳牌在北京的办事处,随后,壳牌在中国的业务快速发展。

1982年,壳牌与中国达成协议,在深圳蛇口成立第一家壳牌在华合作企业——英华石油联营有限公司;1984年,壳牌建设了第一家由壳牌直接管理和经营的合资公司——赤湾壳牌石油贸易联营有限公司。此后几年,多项重要项目一一落成,时至今日,壳牌在中国能源行业成绩斐然:

●壳牌是目前中国最大的跨国公司之一;

●壳牌积极深入参与中国的上游业务,特别是在天然气开发领域经验丰富;

●壳牌是中国排名第一的国际润滑油生产和销售商;

●壳牌在中国拥有颇具规模的加油站网络;

●壳牌是中国领先的能源服务/设备国际采购商;

改革开放至今40年,从壳牌的发展轨迹中,外资在华发展路径可见一斑。20多年前王晶加入壳牌,负责外籍员工在中国的工作和生活,多年在外资企业的工作经历让她深刻的感受到中国的营商环境已经大大的改善了。

改革开放至今,法律法规的逐步完善让王晶感触良多。以《劳动法》为例,在工作初期,新推出的《劳动法》中的众多法条和规定与国际惯例存有着很大差异,这对于外企来说是个挑战。“我们1995年去天津开厂的时候,得到的劳动合同模本只有薄薄的几页纸,对于雇主和雇员双方的责任和义务的规定仅仅是粗线条的框架, 相较国际惯例相差甚远”,王晶说。

Shell LNG Vessel Cardissa 壳牌公司Cardissa号LNG加注船/受访者供图

另外,在基础设施和通信技术上,中国也实现了飞跃式发展。 王晶回忆,在90年代壳牌海上钻井需要从境外租用卫星电话,而当时的紧急应对轮值员工还需要使用笨重的手机,每天需要携带两三块电池才能满足一天的通信用电。而现在,中国不但实现了道路交通等基础设施的飞速发展,还在高铁网络、电子支付、电子商务等领域达到国际领先。

随着中国经济的腾飞,做为消费者,壳牌的外籍员工的生活质量也有了本质的变化。据王晶回忆,九十年代中的消费品供应连外籍员工的一些基本生活需求都无法全部满足:“我们的员工想要买到国外超市里最普通的食品(奶酪、加气矿泉水等等),跑遍全北京的超市,只能到燕莎、友谊商店、国贸惠康这三家去碰运气。而现在,消费品和相关服务供应种类之丰富,服务效率之提高, 支付方式之便利都是当年无法想象的。”对于外资企业而言,所有这些都反映着中国营商环境的不断进步。

当然,改善的空间依然存在。例如,目前中国内地的城市服务,尤其是语言、公共设施的设置和服务功能等方面的国际性依然不及香港、新加坡等城市,尚需改善。王晶加入壳牌后曾在香港工作过一段时间,这让她对此深有感触。“比如说语言环境,香港的公共设施基本都是三语的,粤语、普通话、英语,但北京英文标识并非处处都有,服务人员的英文水平也有区别”,同时她也谈到,中国广大的国土面积和众多的人口导致各方多元化的需求,能够形成照顾各方要求的改革方案是十分不易的,但可以看到各个相关部门也在一直努力做出改进。

2018年的全球贸易情况并不乐观,7月6日,美国开始对818个类别、价值340亿美元的中国进口商品加征25%的进口关税,作为反击,中国也于同日对同等规模的美国商品加征25%的进口关税,而后美国政府公布了进一步对华加征关税清单,拟对约2000亿美元中国产品加征10%的关税。不仅如此,全球贸易都在不断发生的贸易纠纷中蒙上阴影,在中美贸易争端加剧的同时,美国发起对加拿大、墨西哥等国家和地区的关税保护,这让世界贸易的不确定性加剧。

壳牌员工在工作/受访者供图

贸易战对壳牌等企业也产生了或多或少的影响,荷兰皇家壳牌公司首席执行官范伯登曾接受采访中谈到:“加征关税并不直接影响到壳牌的业务,但是确实产生了一些间接影响。”

对此,王晶认为,壳牌作为一个在全球60多个国家有着活跃业务的跨国公司,每天都面对不同国家不同的体制和法律体系,应对多样化的环境变化也是跨国公司业务的一部分,贸易战的出现也是环境变化的一种情况,作为跨国公司,壳牌始终需要在运作过程中充分评估商业环境变化对公司的影响,并作出相应的调整和应对方案。王晶说:“对我们而言,这是壳牌全球经营活动一直存在的生态环境。壳牌的商业原则对公司在各国的业务活动提供了明确的指导原则。其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就是,不管在哪里运营我们都会遵循当地的法律法规,绝对不做违法的事情。”

据王晶介绍,壳牌的业务范围非常广泛,例如在电子商务方面,壳牌在与下游市场相关的主要业务部分都建立了相应的电子商务部门,在信息电子化和商务模式电子化方面做了众多尝试。“我们注意到,在当今的电子商务领域,美国可能更多是商业模式创新的发源地,但将商业理念成功转化成商业实践,为投资人带来实在的真金白银,中国才是真正的领跑者。中国的企业家敢于冒险尝试新鲜事物,学习能力、迭代能力非常强。”王晶说。

责任编辑:李孟展

相关内容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