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专题 > 神州大地 > 正文

美丽中国2022年度行动志圆满闭幕

2022-09-02 11:06:25大公网 作者:茅建兴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中国美术学院美丽中国研究院“年度行动志闭幕式暨文学论坛——田野志:书写美丽中国”活动,日前在北京CHAO·回声剧场举行。

  来自中国文学界的作家、诗人、评论家以及艺术届的专家学者参加了本次活动。作家、中国作协副主席、书记处书记李敬泽;中国美术学院院长、美丽中国研究院院长高世名‘作家、湖南师范大学特聘教授韩少功;诗人、北京师范大学教授西川;作家、中国作协书记处书记邱华栋;评论家、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教授、副院长杨庆祥;评论家、《十月》杂志执行主编季亚娅参加了本次“美丽中国·文学论坛”;其他与会嘉宾还有北京国际设计周组委会办公室副主任曾辉、中国美术学院民艺研究所所长吕品田、中国美术学院电影学院院长徐小明、中国美术学院科研创作处处长刘海勇、中国美术学院电影学院特聘教授陈玲珍等。中国美术学院美丽中国研究院副院长汪莎主持本次闭幕活动。



中国美术学院院长高世名在行动志开幕式上讲话

  2020年,高世名院长发起筹备美丽中国研究院。2021年6月,在百余名专家学者的见证下,中国美术学院美丽中国研究院正式成立。研究院旨在回应高质量发展的时代需求、为美丽中国建设奉献艺术能量,聚集国内外艺术、设计、科技、社会、文化、生态等领域专家,推动城市更新,促进乡村振兴,赋能社会美育,共建“美丽中国”。

  建立“全国首个美丽中国艺术实践文献库”

  美丽中国副院长汪莎回顾了2022年“中国美术学院美丽中国研究院成立一周年学术活动暨“美丽中国研究院年度行动志”,为期两个月的“行动志”活动,研究院将一年的积累和研究分别用【实践志】、【人物志】、【思想志】展现了全国的艺术文化工作者在广袤大地上的实践与行动,呈现出他们旷日持久的点滴之功和一己之力。

  汪莎表示,未来美丽中国研究院还将基于研究院围绕艺术乡建、城乡美学、社会美育三大主题,对进行取样、访谈、编码、研读、阐释,甄选出符合时代精神和样本价值的“美丽中国”艺术实践案例,将建立“全国首个美丽中国艺术实践文献库”,同时建立文献库的互动索引,对案例进行快速浏览和查询,以积累和探索“美丽中国”的建设经验,在未来不断地深化成熟;此外,还将进行“特写——美丽中国的一百个艺术实践”的巡展;研究院将以线下和线上的方式全社会征集“2022-2023年度美丽中国艺术实践案例”,与此同时,“美丽中国研究院官方网站”也将作为征集平台正式上线。



韩少功 作家,湖南师范大学特聘教授和大家连线交流

  高世名:美丽中国是更好的中国

  中国美院院长高世名表示,美丽中国是更好的中国。更好的中国,不但需要外在的条件和基础更需要心灵的建设。美丽中国的建设和表达需要文学,美丽中国的心灵建设更需要文学和艺术。20世纪前赴后继的乡村建设和社会建设,它的核心就是人的建设。“我关心的问题是,如何超出当代知识生产的那种全球性的运作场域,从吾土吾民的真实生活出发,去实践、去建立一个自我教育、自我生产的系统,从乡村社会中去体验、去重新学习另外一种我们久违的言说与创造的方式,另外一种对待事物的态度,另一种交往伦理,另一种对生活的理解。而文学艺术的表达,需要从生活人的角度去理解百姓的思想与生活。继而从我们民众生活史的层面去重新经验,相处于社会的国家与历史。”



论坛嘉宾交流

  今年,中国美术学院的牟森教授把莫言的《红高粱家族》改编成了戏剧,目前正在全国巡演。高世名谈到:“在今天,这本剧显得很重要,因为在这个大数据、社交媒体、网红、键盘侠的世界,莫言笔下的那个红高粱家族,有着一种奇特的吸引力。剧中人物的生命故事,伟大而又微薄、悲凉而又壮丽、魂莽而有伎凉。对于当代社会,它有着独特的地位。我们可能在今天缺了一种东西,在高密东北乡的文学世界里存在的一个东西。”

  作家邱华栋在论坛中介绍了他的写作经历,年轻时作为天山之子去写一座山,每一次翻过祁连山的余脉,看见了满山的油菜花在眼前无尽地展现,会觉得这种自然在心中,伴随着自己青春期后期强烈的记忆,这种风景,这种田野,刻在他生命的经验里。现在以新北京人的角色去写一座城,他说:“这是一种对美丽中国强大的一个回应,而且有行动能力。无论我写了一座城也好,还是要写一座山也好,最重要的是我们的文学家,在敬泽主席的召唤下,在世名院长的召唤下,将以我们的行动写出美丽中国。”

责任编辑:郭晓妍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