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做大自然的记录者。
“之前去香港湿地公园时,发现女儿对湿地动植物很感兴趣,回到广东后就留意相关自然教育活动,鼓励她多走进大自然。”郭女士在今年“五一”带著女儿到深圳华侨城国家湿地公园参加自然观察活动,科普各类植物的知识。“未来有机会我们还想去澳门,去看看那里的鹭鸟林。”得益于粤港澳三地政府和社会机构搭建的自然教育平台,越来越多如郭女士一样的家庭通过亲子研学游走进大湾区绿水青山,发现湾区之美,享受生态福利将成为常态。
让更多的粤港澳居民尤其是青少年走进大自然,正是三地政府携手合作、共同努力的方向。目前粤港澳三地已打造一系列自然教育品牌并取得显著成果,“绿水青山”深入大湾区青少年心间,今年借助在广东举行的“2023中国自然教育大会”,三地合作将迎来新起点。
“2024年至2025年将迎来自然教育完善提升期。”《广东省自然教育发展“十四五”规划》提出,除了进一步形成功能强大、设施完善的自然教育场所体系外,还将确立以品牌活动、品牌游线、人才培训、文创产品为核心的自然教育产业链。利用广东省森林旅游特色路线、森林旅游新兴品牌地、自然教育基地等,以自然教育为主题,建设不同主题的自然教育游线。同时,将建立自然教育专家委员会和专家库,对自然教育从业人员进行系统培训,推进将自然教育人才纳入技能认证或职业认证范围;著力构建机制科学、体制健全、主题鲜明、竞争力强、国内领先的自然教育体系,努力打造自然教育的“广东样板”。
《规划》还明确,主动对接粤港澳大湾区生态建设的要求,深化同香港、澳门合作,搭建粤港澳大湾区自然教育和人才交流合作平台,促进自然教育朝著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方向发展,助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
香港方面亦继续推动自然教育工作,一同珍惜和保护粤港澳大湾区珍贵的自然生态资源,使大湾区环境更优美。同时,通过相互支持合作,联系交流,发挥协同效应,凝聚力量,积极促进粤港澳自然教育大发展。而澳门市政署与学校合作开展校园讲座,主动走进学校传递关于自然生态、环保知识和生态保护等讯息,为学生埋下生态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小种子,鼓励巿民参与保护环境和维护生态平衡的行动中。在粤港澳搭建的自然教育合作平台下,澳门政府和社会机构将带领更多青年学生,走进湾区认识粤港澳三地的自然生态工作。
在粤港澳三地共同努力下,大湾区将走上一条良好的生态产品提升民众获得感、幸福感,绿色惠民、生态惠民,具有粤港澳特色的自然教育之路。
(特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