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专题 > 神州大地 > 正文

深耕“产业链” 中国式现代化的娄底答卷

2024-12-04 14:50:31大公网 作者:傅春桂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11月末的娄底,风和日丽。湘芯半导体生产基地,人来车往,投资25亿元的湘芯半导体项目紧锣密鼓进行中;投资32亿元的金磁新能源用高新金属磁材料产业化项目,首条生产线已投产;投资52.8亿元的爱派尔智能制造产业园,数控五轴加工机床源源下线……

  近年来,娄底以“材料谷”为依托,打造特色产业集群,已形成450万吨硅钢基板、300万吨不同牌号硅钢产能,先后引进爱派尔工业互联网+数字化智能制造产业园、湖南宏旺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硅钢项目、湖南奥蓝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MLED显示模组项目等。截至10月底,45个省重点建设项目、242个市重点项目,分别完成投资223.19亿元、480.27亿元,均提前完成年度计划。

  聚链成群,集群成“谷”。娄底正加速打造以钢铁新材、工程机械、先进陶瓷为主导的新材料产业集聚区。

VAMA铝硅镀层热成型钢Usibor®2000产品 受访者供图

  “新兴产业链”加速成长

  走进娄底“材料谷”涟钢电磁材料有限公司,0.20毫米薄规格高端无取向硅钢批量下线。L20WV1200等多款无取向电工钢由该公司研发,填补我省新能源汽车用无取向硅钢空白。该产品用于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制造,因轧制难度大,国内仅少数企业具备批量生产能力。

  截至目前,已研发出40多款主流牌号电工钢,使用范围覆盖家电、无人机、新能源车等领域。

  湖南业丰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坐落于娄底“材料谷”,今年新成立,主要为华为等企业提供电子元器件产品。一期建成年产一体成型电感40亿只生产线,可实现年产值4亿元以上。到2026年,项目二期建成,合计可实现产值6亿元以上。

  “项目刚试生产,就吸引多家上下游企业进驻园区。一期明年建成投产,还可吸引至少8家企业以上。”该公司负责人介绍说。

  近年来,娄底着力将资源优势转化为高新材料、高端装备优势,以高新材料升级高端制造,以高端制造产业集群牵引高新材料产业集群发展。

  为抢抓政策机遇,娄底先后制定出台《娄底市先进结构材料产业集群“十四五”发展规划》《娄底·中部地区材料谷高质量发展规划(2022-2026年)》,对新兴产业集群的空间布局、产业定位进行全方位部署,明确构建先进基础材料、关键战略材料、前沿新材料、重要原材料“四轮驱动”的产业发展模式。

  2024年2月,《娄底市促进先进材料产业发展若干规定》正式施行,坚持特色导向、创新导向,加快推进先进材料产业集聚、企业培育、创新发展、要素保障。

  娄底材料谷建设,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已建成全球领先的中高端汽车板基地,世界一流的液压油缸智能制造产业基地,亚洲最大的高强钢基地,全国最大硅钢基板生产基地,国家级先进陶瓷制造产业集群,中部地区最大、技术最先进半固态铸造铝合金及其深加工基地,中部地区最大的磁性传感器件产业基地,全国高品质耐火材料生产基地,世界锑品研发加工贸易中心,全国高强度紧固件生产基地,全国最大的农机制造和零配件基地,湖南一流的生物医药材料基地,湖南省光刻胶产业基地。计划到2026年,实现产值超3000亿元,建成1个2000亿级以上、1个500亿级以上、2个200亿级以上产业集群。

  新兴产业布局,影响到一个地方经济首尾度的提升,其竞争力与影响力毋庸置疑。作为湖南省内新兴产业发展的后起之秀,娄底精心布局“十大产业链”。

  比如:娄底经开区打造千亿级高端钢铁产业;娄星区发展百亿级钢铁新材料和循环经济;冷水江市建设高强度紧固件、高纯石英砂生产基地,打造锑产品研发交易中心;双峰县做大做强现代农机、生物医药、农产品加工产业;新化县发展电子陶瓷、现代文印产业。进一步做大做强电子陶瓷、双峰农机两个国家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路基施工机械、固废资源综合利用、锑材料等省级先进制造业及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在全省率先实现“一县一特色产业集群”发展格局。

国外采购商一对一洽谈

  “材料谷”飞速崛起

  布局硅钢,是娄底建设中部地区“材料谷”的最大亮点。

  走进湖南宏旺,在装有168块电子屏的集控中心,操作人员通过屏幕,实时监控着钢卷从上料、酸洗、冷轧,到退火、涂层、出品等各个工序。去年3月,湖南宏旺年产96万吨高牌号硅钢项目正式投产,下线了湖南第一块取向硅钢。

  “娄底材料是中部地区最大的新兴材料供应基地,选择在这里办厂,我们是经过慎重考虑的。”湖南宏旺负责人说。做低端产品没有出路,宏旺拥有在金属材料领域深耕20余年的技术沉淀,具有做大做强高端硅钢产业的优势。目前,公司扩投的二期项目也于今年5月份开始投产。

  硅钢产业“从无到有”,是娄底钢铁产业转型升级的缩影。娄底有“十里钢城”之称,作为娄底钢铁产业链的龙头企业,涟源钢铁集团有限公司年产钢逾1000万吨。近年来,涟钢积极优化产品结构,推进钢铁主导产品向高附加值产品迈进,硅钢也是该企业的重点发力方向。

  娄底市发改委相关人员介绍,从2022年起,娄底成立了高规格的“材料谷”建设指挥部,市委书记和市长作为正副指挥长主抓,把硅钢作为“材料谷”建设的主攻方向。同时编制了《娄底硅钢产业发展规划》,明确“十四五”期间将硅钢产业打造成“新的千亿级产业集群”目标。

  聚焦中部地区“材料谷”,打造“1+X”特色产业集群,以钢铁新材为主导,大力发展汽车板、高强钢、硅钢等“三钢”产业,加快将先进钢铁材料产业打造成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

  曾经被打上资源枯竭城市标签的娄底,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不仅能制造整台路面机、先进装备、高端医疗设备等,汽车板、高强钢、硅钢、先进陶瓷、特色农机等产品,已走出国门,与世界级“大咖”同台竞技。同时,在新能源汽车零部件、智能装备制造、半导体显示新材料、低空经济等领域,加快技术和产业成果转化,抢进新经济赛道。

  “材料谷”正成为娄底汇聚项目资源、吸引产业投资,实现高质量发展的主阵地、主战场。截至目前,娄底“材料谷”集聚规上企业累计497家,同比新增31家。共引进建设重大招商引资项目(亿元及以上项目)65个,总投资394.5亿元,其中“三电”产业共引进项目58个,总投资170.75亿元。

  按照规划,到2026年,娄底力争实现新材料产业产值突破3000亿元,硅钢产业链规模达2000亿元,建成“1112”现代产业集群,即1个1000亿级企业(涟钢),1个2000亿级(钢铁新材)、1个500亿级(先进陶瓷)、2个200亿级(工程机械和汽车零部件、娄星区固废综合利用)以上产业集群,形成以“材料谷”为统揽,市域内各区域各具特色、相互协同、融合发展的产业格局,奋力将娄底打造成为中部地区先进材料产业高地和全国先进材料产业名城。

  “拳头”项目纷纷落子

  全球最大钢铁企业安赛乐米塔尔、世界汽配巨头法国法雷奥、华安钢宝利等大型跨国企业在这里落户;华润集团、中国供销集团、湖南钢铁集团等央省国企在这里投资;三一集团、湖南宏旺等民企巨头在这里兴业;博盛新能源、安迪亚斯等战略性新兴企业在这里做大做强。

  项目建设遍地开花。由湖南冷水江新华能源发展有限公司投入100亿元打造的“源网荷储”一体化项目稳步推进;涟钢电磁材料公司30万吨高牌号无取向硅钢产线,12个月建成投产;湖南大美智造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年产50万套硅钢电机外壳及2万吨工程机械配件项目,短短11个月,从一片荒地拔地而起……

  突破传统桎梏,过去只有初级用钢的娄底,如今把汽车板送入了奔驰、宝马和比亚迪、理想等新势力新能源汽车品牌,把工程机械用钢投入到三一重工和中联重科,把“工业之米”紧固件卖出了国门。

  这一切,都源于娄底牢固树立“项目为王”导向,以高水平项目建设推动高质量发展。通过全领域策划项目清单、全口径争取政策资源、全链条引进产业资源、全方位整合社会资源,抢抓国家政策机遇“窗口期”,以项目建设之“进”、促经济大盘之“稳”、创高质量发展之“优”。统筹推进产业和重大配套基础设施项目两个“500”工程建设,着力推动娄底从“三个千万吨”向“3个特种钢”转变,拓展延伸汽车板、高强钢、硅钢产业链条,构建一批新的增长引擎。

  3年来,累计落地“材料谷”产业项目209个,总投资1084.6亿元;842家本地企业在娄底扩大投资500万元以上项目1023个,总投资829.98亿元。

  1至10月,娄底市45个省重点建设项目,累计完成投资223.19亿元,为年计划的103.15%;242个市重点项目(含前期项目19个)年,累计完成投资480.27亿元,为年计划的101.13%,均提前、超额完成年度计划投资。

责任编辑:李孟展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