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简体站 > 报纸新闻 > 正文

良渚玉器 “玉” ──见五千年文明之光

2019-07-10 03:02:19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图:出土黑陶上的鸟首纹

  位於浙江杭州余杭的良渚古城遗址於二○一九年七月六日被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实证中华五千年文明史的圣地,它如同一部凝固的历史,无声地传递着穿越五千年时光的精神力量。

  远古时期,良渚先民要完成一系列由人力堆筑的超级工程,精神信仰的力量至关重要。考古发现,良渚先民对神的崇拜几乎都流露在了玉器上,这一时期的玉器製作业也达到了人类治玉史上的高峰。目前,全世界现存良渚时期的玉器约有两万多件,而良渚古城遗址出土的玉器就有七千余件,主要器形包括玉琮、玉钺、玉璧、三叉形器、锥形器、半圆形饰、玉璜、冠状饰、柱形器,以及玉镯、圆雕玉鸟、玉纺轮等,很多器物都是独一无二的。\大公报记者 王 莉

  走进良渚博物院以“玉魂国魄”为主题的展厅,整个展厅神圣肃穆,这些五千年前良渚先民製作的精美玉器被安放在展柜中,静默地诉说着遥远而厚重的历史。

  据介绍,良渚玉器的类型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围绕神权、王权而产生的玉礼器,如琮、钺、璧以及冠状饰、三叉形器、璜、成组锥形器等,以及玉织具、玉纺轮等生产工具;另一类则是普通的装饰性玉器,如玉带鈎、玉珠、玉镯等。

  神权王权合二为一

  在良渚王国的世界裏,王权即神权。反山王陵遗址十二号墓发掘过程中出土了七百多件玉器,铺满了整座墓坑,被称为“玉琮王”与“玉钺王”的两件超大型玉器也在其中。玉琮被视为宗教法器,而玉钺被视为王权象征,“琮钺合葬”因此判断,此墓主人生前可能是良渚王国的一位王。

  玉琮,是一种“内圆外方”的筒形玉器,中心对钻有圆孔,几乎每件都琢刻有纹饰,作为良渚文化原创的典型器物,是良渚先民对宇宙空间的构想,投射了他们的世界观和宇宙观,是良渚社会通天地、敬鬼神的重要宗教法器。

  从反山十二号墓出土的“玉琮王”高约九厘米,重约六点五千克,纹饰独特繁缛,是已发现的良渚玉琮中最大、最重、做工最精美的一件,被列为国家一级文物。琮体四面的四条竖向直槽内有八个三厘米高,四厘米宽的“神徽”,“神徽”的线条每一毫米宽度内就刻画有五道互不重叠的线条,肉眼极难看清细节,在当时没有金属工具的条件下,是如何完成如此的鬼斧神工的,这一谜团至今没有解开。

  玉钺,也是良渚古城遗址最重要的玉器器形之一,一般一座男性墓葬中只有一件。根据甲骨文和商周金文的分析,斧钺是“王”的本形,因此,钺也被认为是军事统帅的象征物,在中国古代历史上长时间作为王权的代表。“玉钺王”是迄今为止出土的良渚玉器中唯一一件在正反两面都雕琢有“神徽”和“神鸟”的玉钺。

  微雕纹饰至今成谜

  出现在“玉琮王”上的“神徽”图像又称为神人兽面纹,它不仅在玉器上被大量表现,在象牙器、嵌玉漆器等其他高端材质上也有体现,遍布良渚文化分布区,贯穿良渚文化始终,反映了整个良渚社会在精神领域的高度认同。

  “神徽”一般上端为一个高耸宽大的放射状弓形羽冠,冠下阴刻重圈环眼、悬蒜状鼻和扁宽嘴的倒梯形神人脸面,神人耸肩弯肘,手指扶持处有神异兽面,神人的下肢作蹲踞状,脚呈三爪状。通过浮雕、透雕、阴刻等几种不同的技法,将一个或多个“神徽”展现在器物上。世界著名考古学家杰西卡.罗森在第一次看到良渚玉器时表示,良渚玉器的细节是中国以外的人所无法想像的。

  然而至今,良渚玉器上这些细如髮丝,小如圆珠笔滚珠的刻画纹饰是如何製成的一直无从考证。学界主流猜测有两种,一种认为是用黑色燧石刻画,用石英砂磨砺;而另一种则推测是用鲨鱼牙或火烤降低雕刻硬度等方法。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