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简体站 > 报纸新闻 > 正文

挖掘潜力/中东转型提速 投资先了解六国所需

2025-06-16 05:01:49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图:本港一些企业决定投资中东,经过深入接触后,收到意想不到的成果。

  近年特区政府积极鼓励企业拓展中东市场,投资推广署担任重要推手角色,去年及今年5月份,投资推广署金融服务及科技、可持续发展环球总裁梁瀚璟,带同多家香港及内地企业出访中东,与当地政商界会面交流,有助企业了解当地营商环境及搭通“天地线”,令企业更易落户当地。

  梁瀚璟指出,香港具两大优势。首先,香港拥有全球顶尖的金融监管体系,其稳定性深受国际认可,风险管理甚具竞争力,而香港的Web3居国际领先之列,在中东具庞大发展潜力,但投资前要先了解不同国家特性。\大公报记者 李永青

  谈及中东情况,梁瀚璟接受《大公报》访问时表示,中东处于经济结构转型中,各项需求均很大。当中,以海湾阿拉伯国家合作委员会(GCC)六国为例,沙特阿拉伯人口最多,有三千多万人,年轻人占了很大比例,人口中位数才20多岁,情况似二十年前的迪拜,加上该国很富有及大力发展基建,对各项需求都甚大,而阿联酋的金融业则较吸引,但同时竞争也甚大。

  阿联酋力拓高端产业

  至于巴林,则属GCC国家中,人口及经济体量较细,但比较开放及西化,曾是三、四十年前GCC的金融中心。阿曼方面,为古代海上丝绸之路必经的地方,又有深水海港,发展物流及海运业具优势。卡塔尔为中东地区重要的能源国家,天然气储量极多,简单而言该国“唔等钱使”,但近年亦大力作出改革,对发展高科技着力不少。就投资而言,他认为,基建及一些大投资项目,可以选择沙特阿拉伯,而阿联酋则适合一些较高端产业,惟因竞争较大,未必适合中小企。相反,中小企可考虑阿曼及卡塔尔等相对较冷门的地方,且它们十分富裕,或会提供一些补贴。

  中东人做生意 讲究关系与交情

  有关中东商机,梁瀚璟认为,中国人与中东人有不少共通之处,两地都历史悠久,且大家做生意都很讲究关系和交情。因此,投资推广署联系当地政府部门,为参与的团员讲解当地文化,以便与当地商界沟通时有更多共同话题。同时,由于投资推广署作为特区政府部门,邀请出访的企业均为金融、保险及支付行业龙头公司,因此受到中东政商界重视,有机会与当地政府高层官员、大企业高层、主权基金代表及工商团体见面,一方面让企业获得最可靠及全面的资讯,更有助他们在当地建立联系,让企业在中东的发展事半功倍。

  “除了见到中东的政府和商界高层外,更见到主权基金,让企业与它们有深度交流,甚至见到一些富豪及大家族,部分更是由主席亲自接见。这次在中东之行能收获这些宝贵的机会。”梁瀚璟表示。

  港当中介 撮合内企与中东资金

  中东资金对哪些内地产业感兴趣?他指出,部分中东的主权基金及企业对内地情况有一定认识,令他们感到头痛之事,反而是内地太多优秀企业,却不知如何选择,亦正因如此,香港可发挥作用,可与在港设有据点的内地优秀民企合作,让中东资金在港见到最优秀及国际化的内地企业。

  他又指出,很多人对中东的印象,以为中东像是“派钱”般,希望相约一餐饭便能签下5000万元合约,这是错误的观念。其实,当地人重视企业是否有足够诚意,若企业能派创办人或高层,一年之中在当地居住百多日,才能取得订单,但交货期却短到只有两周,反映当地人做事作风急促。“当地人指中国用了四十年取得了不起成就,若有方法以十年时间让中东赶上今日中国的先进程度,则中东将会令你非常富有,由此反映当地急于转型。”梁瀚璟说。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