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艺文 > 大公园 > 正文

艺识形态\天空被绑架了\吴耀宗

2019-11-08 04:24:15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图:哈茨勒作品《序列平行》片段\作者供图

  画面琳琅纷遝,却连一线苍穹都不见,所以我略带诗意地评议:“天空都被城市绑架了。”

  我这话形容两代德国艺术家在旅居香港时通过不同媒介呈现出来的城市景观(cityscape),那些簇拥密集的空间确实让人看了有窒息的感觉。

  先说老一辈的麦克.伍尔夫(Michael Wolf,一九五四至二○一九)。这位以拍摄城市驰名国际的摄影师生於德国慕尼黑,成长於美国和加拿大,一九九四年来港为《Stern》杂志工作,九年后转而从事自由业摄影。他在香港居住超过二十年,今年春天溘逝。

  在漫长的居港生涯裏,伍尔夫勤於穿街走巷,用光影在香港这块画布上临摹他亲眼目睹逼仄挤迫的各种空间。尤其是他的摄影集《高密度建筑》(Architecture of Density,二○一二年)中的作品,刻意把天空和地平线排挤出镜头外,把画面密密麻麻塞满了香港高耸的楼宇和细小的窗户,观者直面这一帧帧巨大整齐的水泥森林时,知道裏头明明住满了人,却因为远距离拍摄而完全看不到人;明明看不到生命的存在,却能深深感受生命承受着密集住宅所带来的压迫。

  如果把摄影简单地定义作“使事物动静凝止成为永恒”,我们可视伍尔夫的作品为静态艺术。相对而言,年轻一代艺术家麦斯.哈茨勒(Max Hattler,一九七六年至今)醉心於录像创作,“使事物动静永远处於现在进行式”,则是动态艺术了。

  哈茨勒比伍尔夫小二十来岁。他生於离慕尼黑一百三十公里远的乌尔姆(Ulm),先后毕业於伦敦的金匠学院、皇家艺术学院和东伦敦大学,取得艺术博士学位,目前在香港城市大学任教。

  《序列平行》(Serial Parallels,二○一九年)可说是哈茨勒表达其香港观感最为直接的作品。这部实验动画长约九分鐘,以快速剪接的手法完成。其中所有画面都充斥着高楼住宅,乍看之下和伍尔夫的照片颇相似,其实构图截然不同,如左右和居中的楼宇作相反方向垂直或横向滑动,滑动时配上机械开动般的音效,喀喇喀喇声响,如此一系列构图迥异的影像和声音组合互动,使受众耳际喧杂,眼花缭乱,既和伍尔夫的静态艺术形成强烈对比,又殊途同归,生动表述了城市不断生成的空间压迫感。

  饶有趣味的是,赋予影像意义并非哈茨勒创作的主旋律。

  不久前,香港歌德学院为他举办个展“接受性旋律”(Receptive Rhythm),所展示的作品除了《序列平行》,还有《具体抽象:公路三联画》(Concrete Abstraction: Road Triptych,二○一九年)和《整体腐烂》(All Rot,二○一五年)。前者聚合了从香港街道上摄取的局部影像,如柏油路上的一截单黄线,一角双白线或斑马线等等,再透过三部大型显示器分别展示出来;后者拍摄香港某微型高尔夫球场的不同角落,予以动画再现,分屏呈现出色彩强烈、狂乱抽象的视觉影像。当然,说它们表现了城市生活的节奏也未尝不可,只不过强加意义的痕迹太明显。

  与其如此,倒不如从另一角度去看:无意义其实也是一种意义。哈茨勒以视觉影像本身为审美对象,它是艺术的目的。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