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艺文 > 大公园 > 正文

人与事/一封有关“匠人精神”的回信/葛 亮

2020-07-10 04:24:24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关於“艺术”和“匠”,齐白石说过“学我者生,似我者死。”显然是对“匠气”的抗拒。可我们也很清楚他的匠人出身,以及流传他以半部《芥子园画谱》成才的故事。他的传记叫《大匠之门》。早前央视做了一套涵盖他在内的纪录片,叫《百年巨匠》。因此说到有关“匠”的定义,其实我内心一直存疑,是否可完全对应於英文的Craftsman或者日本的“职人”。因为“匠”本身,亦包含在行业的磨砺中,技艺的昇华之意。譬如西方的宫廷画家,如安格尔或委拉斯凯兹。后者的名作《玛格丽特公主》,被蓝色时期的毕加索所戏仿、分解与变形,却也因此奠定与成就了他终生的风格。这可以视为某种革命,但这革命却是站在了“巨匠”的肩膀之上,才得以事半功倍。这实在也是微妙的事实。如今,站在艺术史的晚近一端回望,也只是因属不同的画派,各表一枝罢了。

  即使是民间的匠种,取径菁英艺术,也如同锺灵造化,比比皆是。如岭南的广彩,天然地拥有与市场休戚相关的基因。这市场远至海外,有“克拉克瓷”与“纹章瓷”的渊源,多半由此说它匠气逼人。但又因缘际会,因高剑父等岭南画派大家的点拨,甚而也包括历史的希求,逐渐建立起了“以画入瓷”的文人传统。形成了雅俗共冶的融通与交会,以至为“匠”提供可不断推陈出新的基底。

  所以说回来,这段时间走访匠人,最初是为了他们的故事。但久了,有一些心得与愧意。

  面对并不很深沉的所谓同情,他们似乎比我们想像的都要欣然。对手艺,态度也更为豁朗。老的,做下去,并不以传承为唯一的任务,大约更看重心灵的自洽。年轻的,将手艺本身,视作生活。这生活是丰盈的,多与理想相关,关乎选择与未来。

  一技傍身,总带着劳动的喜悦与经验的沉澱,还有对於未知的举一反三。其他的交给时间,顺其自然。

  愿我们都可自在。

  (下)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