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艺文 > 大公园 > 正文

文化什锦/流派\姚文冬

2020-10-09 04:24:04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流派,一指水的支流。唐代张文琮《咏水》诗云:“标名资上善,流派表灵长。”是说上善若水,支流显现出神异而又源远流长。另指文化、艺术、学术等领域,如绘画、音乐、文学中有独特风格的派别,诸如古典主义、现代主义,又如抽象派、印象派等。京剧的流派与上述不同,它以演员命名,如梅兰芳的梅派、程砚秋的程派。这种以演员的艺术个性形成的流派,具有鲜明的个人色彩。

  自谭鑫培起,京剧有了第一个真正的流派──谭派。清末,梨园有“无腔不学谭”之说。谭派艺术如同一个母体,又孕育、滋养了新的流派,如“四大鬚生”余叔岩、言菊朋、高庆奎、马连良,他们出自谭门,又风格迥异,其实就是谭派艺术不同形式的延伸。杨宝森学余派,创立了出自余派、又有别於余派的杨派唱腔,成为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京剧流派之一。观众有感於这种渊源,便有了“余杨不分家”的说法流传。

  王瑶卿之前,京剧舞台以老生为主,王瑶卿之后,开始“生旦齐驱”。王瑶卿人称“通天教主”,他创造的王派艺术,对梅兰芳、尚小云、程砚秋、荀慧生等产生深远影响。同时,王瑶卿又对他们因人施教,指点迷津,使之成为家喻户晓的“四大名旦”。可以说,“四大名旦”是从不同角度继承发展了王派艺术。张君秋凭着自身优越的嗓音条件,吸纳“四大名旦”之长,创立了唱腔上几近完美的张派,在新时期,一度出现过“无旦不学张”的局面。

  在同一个流派裏,因弟子个人条件、理解角度和发展方向不同,又会异彩纷呈。这在程派裏尤为突出,有李世济的“新程派”、赵荣琛的“赵式程派”、王吟秋的“旧程派”等说法。由他们传授的第三代演员,也是不拘一格,各有特色,如张火丁被誉为“程腔张韵”。也因此,观众裏流传着一句有趣的说法,即“程砚秋唱得最不像程派”,概因,传人虽“不离其宗”,但形式已然“万变”。就好比一棵梨树,原本花开白色是正宗,但后来开了红的、黄的、粉的,且是一簇簇地开,但到底还是梨花,因为树还是梨树。只不过,那朵纯正的白花,却不引人注意,甚至不被认为是梨花了。

  流派并非是由官员任命、专家评定,而是一个约定俗成的叫法。能称得上流派的,起码应具备三个条件:有独特的艺术风格、有独演的剧目、有弟子传承。比如,提到《锁麟囊》,就知道是程派戏;提到张火丁、迟小秋,就知道是程派演员。论艺术风格,即便对京剧一知半解的人,若听到“春秋亭外风雨暴”一句,脑子马上会作出反应──这是程派,因为程腔的特点太鲜明了。一个演员即便成就巨大、名冠九州,但不具备上述条件,也不能称其为流派,只能是某派的著名表演艺术家。

  京剧流派大多形成於一九四九年之前,少数形成於上世纪五十年代,也是因为之前早就有了深厚的艺术实力,瓜熟蒂落的结果。以后没有新流派产生。有人认为,是现代的剧院体制取代了主演挑班的戏班子模式,失去了产生流派的土壤。我倒觉得,京剧流派特像绝句、律诗,在唐朝达到了顶峰,顶级诗人也曾成批出现,现代人写唐诗,能超过李白吗?所以,即使体制不变,也不会再出现第二个谭鑫培了。

  我喜欢流派二字,无论作为河的支流,还是京剧的派别。其实,何必把流派分成两层意思解读呢?历史悠久、博大精深的京剧,多像一条河流,那众多的流派,多像它的支流,纵横交错,互润互通。再看得广阔些,京剧这条河流,不就是中华传统文化这条更大河流的一个流派吗?诚然如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