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艺文 > 小公园 > 正文

李奇威与李奇微/蓬 山

2018-08-18 03:17:11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为外国人译名有一条约定俗成的规矩,叫作“名从主人”。亦即主人家如果自己取好了中文名字,就原文照用;如果没有,则中方按照译名规则进行翻译。比如前美国驻华大使James Sasser,取了中文名字尚慕杰;而现任大使Terry Branstad没有自取中文名字,则音译为布兰斯塔德。

  事实上,现在许多外国政要,都习惯於取一个中式名字,如德国大使柯慕贤(Michael Clauss)、澳洲前总理陆克文(Kevin Michael Rudd)。这种做法表达了对中国文化的尊重,是拉近与中国人心理距离的好办法。有的还用上了複姓,像北约秘书长夏侯雅伯(Jaap de Hoop Scheffer)的中文名字,就相当成功,让人联想到如今安眠在杭州的司徒雷登(John Leighton Stuart)。

  柬埔寨政府二○○三年曾给当地中文媒体发公函,要求将首相洪森的中文译名字更改为“云升”。柬埔寨新闻部国务秘书的解释是,有人认为根据中文字面上讲“云升”寓意比“洪森”好,而首相本人同意了这个建议。不过一年后,中文译名又改回了“洪森”。这是“名从主人”的典型例子。

  当然,给外国人译名时也有故意破坏规则的时候。如一九五一年朝鲜战争期间,美国总统杜鲁门将麦克阿瑟解职,任命Matthew Bunker Ridgway接任联合国军总司令。这名字本应译为“李奇威”,但两国交战,岂能灭自己威风长他人志气呢?於是故意译为“李奇微”。

  那时的北京街头一边翻着报纸一边评论时局的“侃爷”们,聊天的画风是这样的:“看见了吗?麦克阿琴(不认识瑟而读错字)滚蛋了,又新来了一个姓李的小子,肯定也不是什麼好东西。不会是李承晚(韩国总统)的亲戚吧?”

(译名趣谈三之三)

相关内容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