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艺文 > 大公故事
大公报的三个“九一八”
大公报的三个“九一八”
图:一九三三年九月十八日,大公报刊登特派记者陈纪滢采写的九一八纪念特刊 作者供图  在中国历史上,九一八是一个伤疤,是国耻,也
大公故事大公网 马浩亮09-18 09:02
文化经纬/胡政之的“纠错”艺术\马浩亮
文化经纬/胡政之的“纠错”艺术\马浩亮
大公故事大公报09-01 04:24
纪录片《一份报纸的抗战》 与大公报抗战新闻史的影像构建
纪录片《一份报纸的抗战》 与大公报抗战新闻史的影像构建
  十四年抗战对于中华民族走向现代社会具有极为重要的影响。经过抗日战争,中国的国民心理发生了显著的变化,最突出的是两个方面:一是民
大公故事大公网 王文韬06-17 13:13
一九四八/球星专栏引人入胜
大公故事大公报08-05 04:23
一九四八/战地记者转岗 各显神通
一九四八/战地记者转岗 各显神通
大公故事大公报08-05 04:23
一九三六/力推奥运特刊 五彩纷呈
一九三六/力推奥运特刊 五彩纷呈
大公故事大公报08-05 04:23
一九三六/首创奥运社评 振聋发聩
一九三六/首创奥运社评 振聋发聩
大公故事大公报08-05 04:23
一九三二/为刘长春加油鼓劲
一九三二/为刘长春加油鼓劲
  图:一九三二年八月二日大公报刊出《世界运动大会 男女健儿斗胜中》。  1949年以前,大公报对于奥运报道,最为出彩的当属1932年、19
大公故事大公报08-05 04:23
抚今追昔蓄势腾飞正当时 大公报书写中华奥运故事
抚今追昔蓄势腾飞正当时 大公报书写中华奥运故事
  1948年8月15日,香港大公报第六版是《第十四届世运大会特辑》。这是大公报在伦敦奥运会期间推出的专题报道。版面上刊登了大公报特派记
大公故事大公报 马浩亮08-05 04:23
一九三七年《大公报》上的“八佰”
一九三七年《大公报》上的“八佰”
  图:一九三七年十月二十九日,《大公报》以大篇幅登载《八百壮士决死战,万千市民争慰劳》等报道 资料图片  电影《八佰》最近在内地
大公故事大公报 马浩亮08-27 04:23
《文艺》如战士\马浩亮
《文艺》如战士\马浩亮
大公故事大公报08-16 04:23
抗战中的大公报
抗战中的大公报
大公故事大公报08-16 04:23
首部报人抗战题材纪录片
大公故事大公报08-16 04:23
一份报纸的抗战\大公报记者 郑曼玲
一份报纸的抗战\大公报记者 郑曼玲
大公故事大公报08-16 04:23
报界宗师张季鸾
报界宗师张季鸾
张季鸾(1888~1941),名炽章,陕西榆林人,系“近代陕西三杰”之一(另两杰为大书法家于右任,水利科学家李仪祉),中国新闻家、政论家。
大公故事06-12 14:17
北京和平解放的幕后英雄——傅冬菊与《大公报》
北京和平解放的幕后英雄——傅冬菊与《大公报》
当年北京和平解放、北京古都得以完好无损保存下来的功臣——的女儿。
大公故事06-11 18:33
《大公报》的文艺副刊与民国才女
《大公报》的文艺副刊与民国才女
1933年9月,《大公报》设立《文艺副刊》,由杨振声、沈从文主编,每周两期,到1935年8月,共出166期。从1935年9月起,由沈从文、萧乾主编,
大公故事06-11 18:27
沈从文与大公副刊
沈从文与大公副刊
去天津探亲,闲来逛街,在和平路四面钟附近见到一幢浅色两层日式旧楼,表弟指指道:那是《大公报》旧址,看看吧。我们走近,蓝色门牌标注和
大公故事06-11 18:20
老舍与《大公报》
老舍与《大公报》
在《大公报》115年的历史长河中,文艺副刊是一方百花齐放、独具特色的园圃。胡适、梁实秋、丰子恺、林语堂、曹禺、冰心、茅盾、巴金、沈从文、老舍……众多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大家巨匠,都曾是《大公报》副刊的作者。
大公故事06-11 18:12
金庸第一部武侠小说原来是这样发表的
金庸第一部武侠小说原来是这样发表的
当时,由于工作需要,《大公报》上海馆决定公开招聘三名翻译。广告一出,应征者高达109人,年轻最高者60余岁,最小者23岁,资历有大学教授、银行职员、“中央研究院”研究员,还有知名作家并附有出版作品。
大公故事06-11 18:04

点击排行

影像

财经

评论

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