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艺文 > 艺术赏析 > 正文

“纸本里的盂克双鼎”在沪热展 “鼎盛千秋”献礼祖国

2021-08-13 16:55:11大公网 作者:章萝兰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由上海市收藏鉴赏家协会、华亭文社、秦汉胡同主办的“纸本里的盂克双鼎”展,正在上海闵行明朝吕克孝故居热展。围绕盂克双鼎百余年的出土与流传经历,“文献资料”、“潘氏朋友圈的金石艺术”和“盂克双鼎全形艺术”,三个篇章徐徐展开。在上海博物馆、中国国家博物馆举办大盂鼎、大克鼎器物合展之际,主办方借由“鼎盛千秋”之吉意献礼祖国,庆祝建党100周年。



大克鼎铭拓(受访者供图)

  潘氏家族捐赠的大克鼎、大盂鼎,是迄今为止有长篇铭文青铜鼎中最大的两件,于十九世纪先后出土于陕西眉县、扶风地区,后为潘家珍藏,与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的毛公鼎合称“海内三宝”。新中国成立后,潘达于代表家族,将此双鼎无偿捐赠给国家,成为上海博物馆的“镇馆之宝”。195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0周年之际,大盂鼎应征北上,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自此盂克双鼎,镇守南北,见证中华民族千秋伟业。今年6月,大盂鼎被悉心打包,跨越千里奔赴上海,与大克鼎实现“双鼎会面”。上海特展后,盂克双鼎双双北上,赴中国国家博物馆进行展览。



吴湖帆题 大盂鼎未剔本 并朱梅邨绘大盂鼎全形(受访者供图)

  “纸本里的盂克双鼎”则通过丰富、立体、全面的纸本艺术品和相关文献资料,向大众生动地传播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传拓艺术、金石文化,和以潘氏为代表的文化精英“为国藏宝,慷慨捐献”的家国大义。本次展览线上线下结合,观者在丰富的文明物证和详实的文献资料前,细细品味百年前的金石文化盛宴。

  潘氏金石朋友圈的艺术作品集中亮相,成为展览的一大亮点,涉及吴大澂、吴湖帆、吴云、陈介祺、端方、黄士陵、郑文焯、龚心钊、王懿荣、张之洞等20余人。展品涵盖潘祖荫拓赠吴大澂的大盂鼎全形拓,有潘氏2处钤盖,吴大澂题首,王同愈长跋;吴湖帆满跋大盂鼎铭拓,有朱梅邨补绘盂鼎全形;大克鼎铭拓,有“上海市文物管理委员会传拓”、“鼎”钤印及夏明补绘全形;有端方旧藏的小克鼎最大者全形拓及潘祖荫对联、家书若干,皆为传世精品。



吴大澂、王同愈题 周大盂鼎全形及铭文拓本 潘祖荫旧藏(受访者供图)

  展览的发起者、秦汉胡同创始人王双强提到,其对“黑老虎”(拓片俗称)的感情,源于从小生活的吕梁山,源自那里的黑与白、星空和月亮,金石传拓不只穷极黑白之道,二元极简,还承载着先秦无与伦比的方块汉字,形成中国特有的诗信仰。

  开幕当天举行的主题研讨会上,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西泠印社社员、书画篆刻家王琪森表示,“纸本里的盂克双鼎”展既秉承发扬了海派收藏的高端性、特色性、引领性,从所弘扬的金石精神中折射出民族精神,也自金石器形学中,体现了人文价值意义。

  本次展览的近百件展品,皆为秦汉胡同毫艺术的收藏。同日正式启动的秦汉胡同毫艺术,将致力于稀缺艺术文化资源数字化,打造文创IP,探索连接用户、设计师、空间、文化艺术产品提供者等角色的创新业务模式,与全世界分享中华诗性美学生活。上海市新闻出版局原副局长、朵云轩拍卖公司创始人祝君波指出,金石艺术有四大特点,即实物的证据、文字的载体、审美的功能、鉴定传承的依据。他建议,秦汉胡同毫艺术以此次展览为起点,向专特精深的博物馆发展,同时加强教育和出版,建立金石碑帖传习所,让更多人参与和传播金石艺术。

责任编辑:郭晓妍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