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艺文 > 文学 > 正文

蜀中木雕 百仙和而不同

2018-11-15 03:16:59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图:展场一隅/大公报记者向芸摄

  “和而不同——成都博物馆藏清代四川地区木雕造像展”近日举行,一百一十六件展品涉及佛教造像、道教造像以及祖先像等主题,既展现了造像艺术之美,更反映古人的文化信仰和精神世界。四川作为道教发源地,佛教亦颇为盛行,造像艺术历史源远流长,百姓们将生活中的各种期望寄讬在宗教信仰中,由民间雕刻工匠将性格各异的神仙雕琢刻画出来,供奉於厅堂庙宇。/大公报记者 向芸

  不同宗教信仰和谐共处

  该展览策展人、青年作家萧易表示,四川地区木雕造像的特点与清代初年“湖广填四川”有关。来自广东、福建、江西等地的人纷纷入蜀定居,也把各自信奉的乡土神带入到四川,如陕西人信关帝、湖广人信大禹、福建人信妈祖等。各地移民纷纷修建宗祠,续修族谱,雕刻祖先像。移民入川,不仅改变了四川的社会结构,也影响着四川人的精神世界。

  “之所以将‘和而不同’定为展览主题,是因为大家在整理木雕时发现,清代的四川木雕大多可以分为祖先像、道教、佛教三个类别,却又一起影响着老百姓的精神世界。”萧易说,过去许多人家裏既要供奉先祖又要供奉神佛,道教与佛教的木雕也常常出现在同一户人家的供案上,显示出民间信仰的多样性和複杂性。不同的宗教在百姓生活中和谐共存,分别发挥着重要作用,共同影响百姓的生活与思想,是真正的“和而不同”。成都博物馆总策展人黄晓枫说,本次展览的全部藏品、图释等皆来自成都博物馆馆藏,均为首次面向公众开放。展品大多来自民间,讲述寻常的生活故事。

  “在成都博物馆馆藏的近五百尊木雕裏,我们从开面、妆彩、贴金、完整度等方面,精选了一百一十六尊,第一次全面梳理了四川地区的传统木雕造像。”萧易说,近五百尊木雕分别装在两个库房的二十多个箱子裏,清理展品时“还让一对老夫妻成功团聚”。

  王田泉夫妻塑像“团聚”

  “我们在箱子裏发现一位老奶奶,头戴花冠、小脚,身着黄色的官服,坐在龙头圈椅上,雕工非常精彩。隔了几个箱子,我又找到一位老爷爷,花白鬍子、脸上满是皱纹,身着黄色的官袍,也坐在椅子上,风格与之前那尊非常相似。”萧易说,当把这两尊木雕拿到一起时,发现原来是一对。“造像背后的墨书题记,验证了这一判断。这是王能昭、能现兄弟为父亲王田泉、母亲刘氏做的木雕遗像。刘氏有‘孺人’的称号,这是明清时为七品官的母亲或妻子的封号,说明王田泉可能做过七品地方官。如今,他们已经团聚了。”

  萧易介绍,四川作为道教发源地,东汉年间张道陵在蜀中创立二十四治(即二十四个传教点),绝大部分都在四川。关羽、孙思邈等历史上的传奇人物,经历“从凡人到神仙”的神化过程,被纳入道教神仙体系,而财神、藥王、土地等“实用性”更强的神祇,则佔据了道教造像的主流。

  “清代四川的木雕中,道教造像佔了大多数,其中文昌帝君、财神、藥王数目最多,雕刻工艺最为嫺熟。”萧易表示,大约从宋代开始,文昌帝君即被视为掌管科举功名之神,儘管形象千差万别,但大多头戴乌纱帽、身着官袍、腰繫玉带,俨然一位官吏形象。

  此次展览还展出二十七尊观音造像,南海观音、送子观音、牛王观音……件件不同的观音造像眉如小月、眼似双星,身材修长,佛的慈悲、观音的美,皆借木雕形神兼备地表现出来。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