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财经 > 经济观察家 > 正文

金融观察/南非经济转型不顺的启示\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特聘研究员 邓宇

2023-08-28 04:03:06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南非2022年GDP规模4059亿美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和人均国民总收入(GNI)分别为6776美元、6530亿美元,逐渐迈入中等偏上收入国家行列。但是,南非在快速实现工业化后虽然融入全球化进程,但不断增长的外债以及不均衡发展的贸易体系,出现“低增长+高债务”的发展困境,近年更走向“低增长+高通胀+高利率+高债务”的“怪圈”。

  图:南非迫切需要加快产业升级,扩大自主投资占比,降低对外依存度,促进贸易和投资多元化。

  南非1990年代后的经济发展主要有两大特征:一是经济长期低增长,相较于同时期相似经济规模的发展中国家的差距在不断扩大;二是经济改革较为滞后,导致产业升级偏慢。如今有两大现实问题待解:其一,高通胀和高债务问题。其二,经济改革和产业转型问题。展望未来,南非的经济转型虽有不少困难,但仍然具备较好的基础和有利的外部条件。总体来看,南非需要适应新的全球化趋势,扩大对外开放,妥善应对地缘政治和大国关系,拓展经贸“朋友圈”,而且需要激发改革创新活力,让更多社会民间资本参与经济转型,继续挖掘经济增长潜力。

  从1934年南非独立算起,南非经济发展大致经历三个阶段,即1930至1960年代前、1960至1990年代、1990年代至今。总体来看,南非GDP规模从1960年至今处于相对较快的增长。按美元不变价计,1960至2022年南非GDP规模从656.5亿美元增长到3604.7亿美元,增幅高达4.5倍。1950年代之前,南非的第一波经济腾飞发生在1933至1945年,主要得益于采矿业兴起,以及淘金热催生相关产业和出口。

  到了1960年代,南非的经济发展逐步加快。1948至1970年南非迎来稳定的第二波经济增长,实际GDP规模大概翻了3倍,这段时期经济发展主要是制造业,对GDP增长的贡献度达30%。1990年代后,南非步入低增长阶段。1994至2022年GDP实际平均增速仅为2.4%左右。

  地缘及内政问题待解决

  南非经济转型面临两个主要问题。第一,地缘政治环境复杂,外部干预较多。南非曾被荷兰和英国殖民,虽然在1961年脱离英联邦,但南非内部却有大量英国、美国以及其他欧洲国家广泛渗透,跨国企业布局较为广泛。南非在经济、贸易和投资的对外依存度偏高,导致经济转型长期受外部因素干扰,加上国内政治分歧增多,延缓经济改革进程。虽然通过外部投资和开放市场给南非带来了增长机会,但长期依赖外部因素却极易引发经济不稳定,外债增长过快也制约经济自主性。南非必须着力解决外债问题,增强经济自主性,同时需要平衡好大国关系,发挥其在G20、金砖国家以及非洲联盟等世界性、地区性组织的独特作用,以重塑国际影响力,创造更加有利的外部环境。

  第二,国内政治分歧仍在,经济改革较为滞后。前曼德拉时期,南非的经济增速相对较快,特别是从英联邦脱离后,矿产资源以及其他工业品、农产品出口迎来黄金期。后曼德拉时期,经济政策倾向于“西方化”,导致不同程度的经济失衡,例如过度依靠外资,大量外国资本涌入南非市场很快遭遇欧美强大工业品的竞争挤出,同时过早、过快开放金融业,致使欧美的资本大规模进入南非金融市场,引发一段时期的金融混乱。过去30年,南非各界对经济改革虽有共识,但仍有不少分歧。当务之急是尽快稳定国内政局,重建社会共识并重启经济改革议程,为实施更大规模的经济增长计划和国家战略投资铺路。

  开放市场过快 经济结构失衡

  南非经济转型有三点经验启示。其一,经济改革是长期工程,需要保持稳健、务实和进取。发展中国家的早期经济转型,多数以学习模仿欧美国家为主,即迅速工业化,以资源或人口红利为后发优势,通过引进外资和技术设备等建立工业基础,再以出口导向和进口替代完成原始积累。伴随南非经济起飞,由于体制原因,制约经济转型的因素开始累积,贫富差距扩大等变得突出,制度改革滞后导致经济转型拖累。同时,南非经济改革因过快过激而引发发展失衡,虽然多次启动制度和经济变革,但在核心议题上停滞不前,内部体制僵化。因此,发展中国家的经济转型和改革既要顺应内外形势变化,不能延误时机,也要选择更加务实的方式进行改革试点,避免采取过激的政策。

  其二,制造业是确保经济持续增长的基石,应保持一定比重。1960年代后南非的经济增速在非洲前列,原因是比较成熟的工业体系和较强的制造业基础。但是,相较于其他金砖国家,南非的制造业发展存在瓶颈,能源转型仍有较大难度。2004至2022年南非制造业增加值占GDP的比值从18%下降至12%左右,同期中国的制造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长期稳定在28%至30%。作为发展中国家,如果不具备较强的制造业基础,将很难获得更高水平的价值链地位。因此,加快制造业转型升级是发展中国家实现突围的关键,同时扩大可再生能源投资,应对绿色转型难题。

  其三,金融的自主性至关重要,必须坚持独立的金融发展模式。1980年代拉美和1990年代的东南亚国家在金融改革上有许多经验教训,参照欧美国家的金融模式并不可取,往往因制度、环境不相容而出现剧烈波动,引发区域性金融危机。南非一度面临类似的金融投机和金融自由化等问题,但经过金融改革后,货币政策自主性增强,利率和汇率相对稳定。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后,南非启动金融监管体制改革,建立“双峰型”监管体制。目前,南非拥有比较健全的制度和法律环境,金融体系比较发达。作为发展中国家,既要应对国际金融的负面溢出风险,增强区域金融中心话语权,也要防范国内金融风险,增强金融服务覆盖面。

  南非的经济转型问题集中在两个层面:第一,从后发优势转变为比较竞争优势存在不小的难度。无疑后发国家工业化起步绝大部分是依托“外资+出口导向”或进口替代等方式,承接发达国家产业链和跨国企业投资,但下一步产业链价值链的提升却有较大难度,一方面是知识产权和专利保护受限,另方面是发达国家实施出口管制和贸易壁垒等政策。对此,南非需要扩大非盟影响力,加快推进金砖国家与非洲自贸区合作,促进投资和贸易多元化;第二,从出口导向和外部依赖走向自主性较为不易。通过出口获利是后发国家原始积累的重要手段,但这种模式却依赖于发达国家。南非如今的发展带有“拉美化”印记,长此以往将削弱经济增长潜力,迫切需要加快产业升级,重点聚焦先进制造业和新兴产业,扩大自主投资占比,降低对外依存度,促进贸易和投资多元化。

  南非发展的关键在于两个突破:一是扫除经济改革障碍。南非国内政治改革和经济政策存在较大分歧,需要加强执政党团结,尽快达成政策共识并推出市场经济改革计划,加强宏观政策与结构性改革配合,加快机构和制度改革,加强社会治安管理,增加社会福利投入,为经济发展创造稳定的国内环境。二是突出比较竞争优势。南非的经济严重依赖矿产资源,未来要加大自主投资,掌握关键领域资源控制权和投资主导权,提升制造业产业链优势,增强出口竞争力,同时开放新的市场,优化投资环境,调动私营部门投资积极性,挖掘人口红利,改善提升整体就业水平,发掘新的经济增长点。近年来,中国和南非双边贸易增长较快,未来双方有望通过金砖国家框架、共建“一带一路”等扩大双边直接投资和贸易加快增长,包括新能源投资、电力装备升级以及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拥有广泛合作空间,预计将为南非经济转型提供新的动力。

   (本文仅代表个人观点)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