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财经 > 港股 > 正文

安里人语/检视体育政策 孕育更多新星\徐佩芝

2021-07-30 04:23:55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港队剑击代表在东京奥运创下历史佳绩──香港男子剑击代表“剑坛193”张家朗在花剑个人赛夺金,成为自1996年李丽珊风帆夺金后,香港第二面奥运金牌。其实,在香港运动员发展资源不多的情况下,能够出战奥运已是人中之龙;要赢得奥运奖牌可谓难上加难。

  香港作为世界一线城市,运动发展却一直被批停滞不前。即使政府近几年在财政预算案增加对体育发展的资助额,但不少运动员慨叹政府政策不够全面,而体育运动“精英化”的制度更令个别运动项目未能得到足够的资助及支援。本港运动员,尤其是非政府重点投资培训“精英项目”的一群,除了面对日常生计问题,亦要担心退役后的出路。

  这是一个“有鸡先定有蛋先”的循环,运动员能获佳绩的大前提是需要足够的资源训练,惟政府采用成绩导向的体育精英化策略,“A*级”精英体育项目如羽毛球、单车、乒乓球及滑浪风帆等获额外资助;而相反非精英项目例如篮球、足球等缺少资助和配套,某程度上导致非精英项目的运动员没有稳定收入,一旦他们不幸受伤,亦未能使用香港体育学院的资助复健服务,自然难以全程投入运动。事实上,本地足球及篮球有一定的支持者,甲一联赛座无虚席,多个球队亦获品牌赞助,反映球员水平很高,但由于政府没有将其列为精英项目导致资源不足,球员难以靠运动维持生计,全职运动员至今仍不普及,相关运动的发展步伐亦相对缓慢。

  张家朗奥运夺冠对本地体坛无疑是一大喜讯,足证香港运动员绝对有能力踏上世界舞台。其实,本港体育产业尚有很广的发展空间,虽然政府将资源投放在较容易得奖的运动项目乃无可厚非,但以项目获奖的数量分配资源或会忽略具潜质的运动员,变相令人才流失,故冀望政府可以重新检视相关政策,并为所有香港运动员提供更全面的支持,为香港孕育更多体育新星,在国际赛上再创佳绩。

  (作者为安里控股董事总经理)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