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新闻 > 内地 > 正文

两会前瞻 | 抗疫施策内保稳定外拓合作

2022-03-02 10:12:45香港文汇报 作者:刘凝哲、新华社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中国坚持科学施策,不断完善自身公卫体系。图为早前在宁夏银川的方舱接种点,医务人员为儿童接种疫苗。/ 资料图片

  中国防控新思路获国际高度关注 “对整个世界至关重要”

  2021年以来,Delta、Omicron等不断出现的新冠病毒变异株肆虐全球,许多国家新冠疫情不断反复。面对疫情防控的巨大压力,中国始终践行“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不断提升疫情防控救治能力。国际社会高度关注,今年两会期间,中国在“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总策略和“动态清零”总方针的指导下,在加强疫情防控与国际合作方面会传递哪些新信息。

  “可以确定的是,中国的疫情防控非常成功。”日本经济学者和中清认为,正是因为中国采取了符合国情的严格防疫措施,才成功防止疫情快速扩散,这对中国自身以及整个世界都至关重要。

  在这场针对新冠肺炎病毒的“人民战争”中,中国坚持科学施策,不断完善自身公共卫生体系,不仅护佑了本国人民生命安全,更以“天下一家”的情怀,切实履行将新冠疫苗作为全球公共产品的庄严承诺,为消除“免疫鸿沟”、助力全球抗疫、共筑人类健康命运共同体作出了实实在在的贡献。

  印尼学者:中国助多国抗疫展担当

  “中国通过多种方式协助多国抗疫,为全球控制疫情和推动经济复苏作出了贡献,展现出大国担当。”印度尼西亚亚洲创新研究中心主席、印尼东盟南洋基金会主席班邦·苏尔约诺认为,中国与一些发展中国家联合研发并合作生产疫苗,向这些国家转移疫苗生产技术,增强了这些国家的抗疫能力。

  肯尼亚国际问题学者卡文斯·阿德希尔表示,疫情防控仍是当下许多国家面临的棘手挑战,中国今年将如何开展抗疫国际合作引人关注。

  专家们认为,通过“动态清零”策略,中国得以快速有效降低感染和死亡,在短期内可能对感染者及密接者的日常生活造成一定影响,但从长远看,疫情得以快速控制后有利于社会经济生活快速恢复至常态。

  中国防控政策始终都在动态调整中,随着新冠病毒不断变异以及国内疫苗免疫防线的建立,中国进行防控政策的调整是必然的。“中国肯定不会选择像欧美一样‘躺平’。”免疫健康领域专家庄时利和医师向香港文汇报表示,这一方面因为中国秉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原则,另一方面也是中国的医疗资源分布不平衡,如果选择完全放开,将造成不可预估的后果。

  要吸取西方国家教训

  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成员、中国疾控中心流行病学前首席科学家曾光最新发文指出,虽然中西方目前的疫情防控形势有很大差别,放开疫情防控措施必然有前有后,“可以求同存异,相互借鉴,相信未来一定会殊途同归”。

  曾光坦言,“动态清零”是中国在特定的时期内的防疫对策,不会永远不变。在对发病、死亡容易容忍的情况下与病毒共存,是人类的长远目标。西方国家率先迈出了与病毒共存的实践探索步伐,风险很大,勇气可嘉。“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中国当以冷静和虚心的态度去观察、借鉴西方国家的经验和教训,以为我用。“谋定而后动,更符合14亿中国人民的利益。”曾光表示,在不久的将来,定会在合适的时间点,展示中国式与病毒共存的路线图。发扬举国体制防控优势,习各家所长,探索灵活而可控式开放,将会是中国的特色。

  2021年内地医疗卫生相关数据

  医疗卫生机构

  103.1万个,其中医院3.7万个,在医院中有公立医院1.2万个,民营医院2.5万个

  卫生技术人员

  1,123万人,其中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427万人,注册护士502万人

  床位

  957万张,其中医院748万张,乡镇卫生院144万张

  年诊疗人次

  85.3亿人次,出院人数2.4亿人

  核检能力

  共有11,937家医疗卫生机构提供新冠病毒核酸检测服务,总检测能力达到4,168万份/天

  国产核酸疫苗或年内上市

  新冠疫情全球肆虐,中国取得全球瞩目的防控成果。通过大数据、云计算追踪流调判断疫情发展趋势,全面布局五条技术路线新冠疫苗研发,同步开展小分子口服药物及中和抗体类药物的研制,科技力量是保障中国防控疫情的制胜法宝。“科技驱动成为中国防控措施的一大特点。”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高级顾问布鲁斯·艾尔沃德曾这样评价。

  在疫情防控中,中国充分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进行疫情趋势研判,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努力找到每一个感染者、穷尽式地追踪密切接触者并进行隔离;建立数据库,依法开展疫情防控风险数据服务,对不同风险人群进行精准识别,预判不同地区疫情风险,为促进人员有序流动提供服务。

  中国目前已有25个疫苗进入临床试验,其中有7个获批使用。值得一提的是,中国在新冠疫情背景下快速启动新技术核酸疫苗研制,目前已在海外开展临床试验。业内预计,中国自主研制的新冠核酸疫苗很可能会在今年内获批紧急使用,这不仅将助力疫情防控,更将令中国核酸疫苗研发技术实现突破。

  口服药已获乌国授权使用

  在新冠药品方面,中国也多管齐下。2021年底,中国应急批准新冠病毒中和抗体联合治疗药物安巴韦单抗注射液及罗米司韦单抗注射液注册申请。这一中国自主研制的药物,经全球四大实验室交叉试验,显示出优秀的治疗数据,并对奥密克戎变异株保持中和活性。在小分子口服药物方面,中国自主研制的口服核苷类抗新冠病毒药物VV116,已在去年底获得乌兹别克斯坦的紧急使用授权,目前正在开展全球多中心临床研究。

  【特稿】抗疫坚持生命至上

  近日,深圳海关开通跨境援港抗疫“绿色通道”,设快速通关机制确保物资通关。 资料图片

  “为什么中国人如此信任政府?”

  在有美国版“知乎”之称的“问与答”网站,这一问题引发持续讨论。

  “中国政府总是为民众的最大利益行动。”

  “比如救灾,中国政府可靠得多!”……

  “我们党没有自己特殊的利益,党在任何时候都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这是我们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着标志。”——习近平总书记深刻阐释中国共产党人民至上的执政理念。

  “人民至上”,中国行胜于言。

  抗击疫情,全力护佑生命!

  疫情持续蔓延,给各国反复带来“压力测试”。面对突如其来又旷日持久的大仗、硬仗,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坚持生命至上。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从刚出生的婴儿,到百岁老人,不放弃每一位病患。为了保护人民生命安全,中国什么都可以豁得出来。

  在2022年度爱德曼“信任度”报告中,中国公众对医疗机构信任度高达93%,从一个侧面印证着中国的抗疫成效。

  出色的抗疫斗争,是中国应对危机卓越能力的生动缩影。疫情爆发之初,通过电视电话会的形式,习近平总书记直接给全国17万名县团级以上干部开会,从最高领导人到一线战斗员,将任务一竿子插到底,中国共产党超强的领导力、组织力、动员力、执行力令世人赞叹。

  “我们一直在被一群最勇敢的人保护着,更一直在被这个国家守护着”……网友发自内心的感慨,激荡起无数心灵共鸣。

  全球已接种疫苗近半来自中国

  当地时间2月22日,中国新一批援助突尼斯的新冠疫苗抵达突尼斯。/ 资料图片

  在国内疫情防控交出优异成绩单的同时,中国抗疫“兼济天下”,已向全球提供超过20亿剂次新冠疫苗以及大量抗疫物资,为全球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构建免疫防线作出巨大贡献。

  2020年5月,新冠疫情“武汉保卫战”尚在最后收尾阶段。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宣布中国将在两年内提供20亿美元国际援助,用于支持受疫情影响的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抗疫斗争以及经济社会恢复发展;中国新冠疫苗研发完成并投入使用后,将作为全球公共产品,为实现疫苗在发展中国家的可及性和可担负性作出中国贡献。“言必信、行必果”,截至2022年初,中国已向12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提供超过20亿剂疫苗。国际科学期刊发表的数据显示,全世界已经接种的疫苗中,几乎每两针就有一针来自中国。

  中国提供物资及医疗组援各国

  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后,最先受到侵袭的中国率先摸索出适合国情的防控路线,全力复工复产,填补全球供需缺口,为稳定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保障国际供给、平抑全球通胀作出积极贡献。商务部的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发布“可供对外出口的新冠病毒疫苗产品清单”,不仅践行承诺向国际社会提供疫苗超20亿剂,还向154个国家和国际组织提供抗疫物资援助。其中,提供口罩1,531亿只、防护服19.5亿件、护目镜1亿副、检测试剂盒82.5亿人份、呼吸机32.5万台、红外测温仪3,657.1万件,为各国疫情防控提供了坚实的物质支撑。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21年10月底,中国还向34个国家派出了37支医疗专家组,组织开展了近千场技术指导,与各国分享抗疫经验,这一数据目前仍在快速增长中。

  在新冠疫苗的全球供应中,与一些西方国家的“惜售”、“囤积”不同,中国通过出口与无偿援助等方式,帮助发展中国家建立起免疫屏障。免疫健康领域专家庄时利和引述《Nature》发表的文章(截至2021年10月中旬)指出,全世界接种的所有新冠疫苗中,前四位分别是科兴、辉瑞、国药和牛津,全世界已经接种的疫苗中,几乎每两针就有一针来自中国。

  学者:中国助全球公卫治理发展

  全球抗击新冠疫情的背景下,中国用实际行动践行“人类命运体”的理念。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研究员李明倩撰文指出,在全球公共卫生治理体系改革过程中,中国将继续发挥积极建设性作用,推动重塑世卫组织的公信力,鼓励多元主体共同协调疫情防控,以“负责任大国”的使命感提供全球公共产品,实现国家治理与全球公共卫生治理的良性互动,有效促进全球公共卫生治理的进一步发展。

责任编辑:李孟展

相关内容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