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新闻 > 内地 > 正文

解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 | 助拓内销市场 让外企在华生根

2022-12-23 04:25:47大公报 作者:贺鹏飞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图:近期内地各省市掀起了一阵组团出境招商引资的风潮。图为昆山开发区招商小分队拜访曼胡默尔德国路德维希堡总部。\受访者供图

  随着疫情防控政策调整,内地各省市掀起了一阵组团出境招商引资的风潮。刚刚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也明确提出,要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资。对此,受访者企业和专家认为,面对外资企业加速迁移的趋势,中国需要从“抓项目”转向“造环境”,“筑巢引凤栖”,切实改进投资营商环境,协助企业开拓内销市场,提振外资企业在华生根发展的信心。

  “苹果已经下令组装厂加速外移,预计其他国际品牌也会跟进。”全国台企联常务副会长、昆山市台协会会长、南宝树脂(中国)有限公司董事长孙德聪坦言,早前郑州富士康事件发生后,大约30%的iPhone 14系列手机被迫延迟交货,让苹果等国际品牌意识到不能把所有的鸡蛋都放在同一个篮子里,从而要求组装厂加速转单到东南亚和印度等地。

  在苹果供应链中,以富士康为首的台资企业占据主导地位。孙德聪说,在苹果等品牌要求组装厂迁移的情况下,一大片供应链企业都会受到影响,目前很多台企都面临着是否到东南亚投资建厂的巨大压力。

  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南京大学长江产业经济研究院院长刘志彪指出,当前,全球供应链出现了两种引人注目的重组趋势。一是在关键和新兴技术领域,美国实行“小院高墙”精准脱鈎式的对华科技限制政策,并联合盟友和伙伴国加强对中国的科技封锁。二是为避免供应链过于集中,欧美发达国家开始实行“中国+1”或“中国+N”战略,进行供应链多元化布局,比如美国与墨西哥的“近岸外包”,与越南、印度等的“友岸外包”。

  他说,随着中国人口红利消退和税费、物流、土地、原材料、融资等生产成本居高不下,制造业特别是面临很大资源和环境压力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产品的利润被进一步压缩,中国纺织、电子、家居等劳动密集型国际代工企业开始向东南亚、印度、墨西哥等地区转移。

  同时,部分跨国企业核心技术生产环节也出现向发达国家回迁态势。如全球存储芯片三巨头之一的美国高科技企业美光科技,官宣拟解散上海研发中心的DRAM设计部门,并为团队员工提供技术移民资格。

  形成国际竞争力 免受双重挤压

  “中美战略竞争下,全球供应链的调整与重组,叠加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进一步加速了这一‘双向转移’进程。”刘志彪强调,“两头”在外企业转移意向加强,且逐渐从短链条、低附加值的制造业向长链条、高附加值的制造业蔓延。未来如果不能尽快在技术、品牌和高端产业领域形成国际竞争力,中国的产业升级路径和空间将同时遭遇发达国家“高端回流”与发展中国家“中低端分流”的双重挤压。

  在此背景下,孙德聪认为,当务之急是要让企业有信心留下来生根发展。“信心的鼓舞是很重要的。”他说,和其他外资企业相比,台资企业因为大多从事外销,受国际政治经济环境变化的影响更大,而持续三年的疫情又让很多台资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备受打击。因此,目前最重要的是想办法让这些中小企业能够就地“活下来”,例如出台一些协助企业开拓内销市场的措施等。

  刘志彪指出,从比较优势的角度来看,中国人工成本和税收成本比较高,导致对国内供应链依赖度不高的产业环节,更倾向于迁移到国外。但与印度及越南等大多数东盟国家相比,中国在营商环境方面仍然具有较大优势。根据世界银行发布的《全球营商环境报告2020》,中国的营商环境综合评估成绩在190个经济体中已上升至第31位,连续两年入列全球营商环境改善幅度最大的十大经济体。

  好的投资环境就是生产力

  刘志彪强调,好的投资营商环境就是生产力,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的投资营商环境就是促进企业开展效率竞争的主要因素。

  “筑巢引凤栖,花开蝶自来。”他说,国家之间抑或地域之间的竞争,谁能提供更好更优的投资营商环境,谁就能吸引更多的资源,谁就能够赢得市场发展的先机,掌握发展的主动权。因此,当务之急是要从“抓项目”转向“造环境”,它会对一个地区乃至国家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优化投资营商环境要点

图:近5年内地首10月实际使用外资金额

  1.市场环境

  中国在建成工厂的租金、水、电方面依然有优势,但人工成本和税收成本比较高,已不存在比较优势。同时,融资难、融资贵、融资慢是企业关注的焦点和痛点,也是优化营商环境工作的着力点。

  2.政务环境

  打造亲清政商关系,构筑健康运行的“防火墙”,对政府职能转换,对企业的长远发展以及政府与企业之间融洽合作关系的建立等都具有重要作用,是当前优化营商环境的重中之重。

  3.地区差异

  中国对外开放集聚特征明显,呈现“东高西低”分布格局,中西部地区对外开放在全国仍处于不利地位,很多中西部市场中介组织发展相对滞后,且公共服务短板明显,多方面与东部存在明显差距。

  4.法治环境

  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还有很大的努力空间。从国家司法文明协同创新中心发布的《中国司法文明指数报告2019》来看,中国司法文明指数在及格线以上,但与“良好”还有不小的差距。

  循序改进 用好自贸试验“排头兵”

图:7月30日,观众在海南海口的消博会现场选购加拿大巧克力。\新华社

  对于如何改进投资营商环境,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南京大学长江产业经济研究院院长刘志彪认为首先是要对标国际高标准规则,分类推进开放性制度改革。根据中国体制机制改革和相关规则条款在对标上的难易程度,制定对标路线图和时间表,分类推进营商环境改善和国内改革深化。

  比如,对于市场准入、贸易和投资便利化等已有一定基础且相对容易对标的经贸规则,应优先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对知识产权保护、政府采购、环境和劳工标准等达到高标准实施有一定难度的经贸规则,应发挥好自贸试验区“排头兵”作用,先行先试,循序渐进推进。

  同时,刘志彪建议推广苏州“政策计算器”的做法,提高政策透明度和精准衔接度。借鉴苏州“政策计算器”的办法,通过“互联网+企业服务”,变“企业找政策”为“政策找企业”。运用大数据算法和人工智能技术,将企业信息和政策信息进行匹配计算,并自动推送给企业,让企业第一时间获取政策,提高企业政策申报效率,解决企业服务领域存在的涉企优惠政策寻找繁、专业服务寻找难、企业投诉途径少等问题,打通政策服务的“最后一公里”,营造更加稳定公开透明、可预期的投资营商环境。刘志彪还认为应该鼓励引导外资企业实施利润再投资,进一步挖掘释放外企投资潜力,从资金支持、涉税服务、要素保障和参与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等方面着手,制定一揽子专项政策条款,鼓励外资企业加大投资、增资扩产。

  地方组团出国招商 提振外企信心

  图:在昆山开发区招商小分队来访后,德企曼胡默尔表示将推动总投资约3600万美元的项目早日落户昆山。\受访者供图

  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资之前,一些地方政府已经抢先行动,组织大型经贸团组包机出国招商引资。

  12月18日,苏州赴欧经贸团队历经10天招商之旅后满载而归,30个招商小分队在欧洲达成意向投资额59.94亿美元,随团出访的外贸企业也获得30亿元(人民币,下同)的订单。

  在欧期间,昆山市千灯镇招商小分队与德国爱德夏集团高管进行了会谈,就进一步扩大投资、加强合作等事项进行了深入交流。爱德夏集团是全球最大的汽车车门铰链系统供应商,2018年在昆山投资设立了爱德夏平和精工汽车零部件(昆山)有限公司。

  “此次昆山到访为我们增资扩产提振了信心,我们将扩大在昆的产能。”爱德夏集团首席运营官欧文.贾西奇说,明年将在昆山增资扩产1000万美元,工业投资将不少于5000万元,预计新增产值3亿元。“现在协议都已经草拟好了,就等我们的中国朋友回国签订了!”

  “我们持续看好中国市场,认可苏州及昆山市营商环境,将推动总投资约3600万美元的水/空气过滤项目早日落户。”德国曼胡默尔生命科学事业部全球总裁倪福安也表示。曼胡默尔是全球滤清器市场份额上的领导者,在全球设有80多个分公司及代表处,拥有23000多名员工和3000多项专利,年销售额约42亿欧元。

  自从10月27日江苏省无锡市首创由政府组织赴境外经贸包机以来,江苏多地政府争相跟进,其他一些省市也开始效仿。目前,浙江、广东、四川等地政府纷纷组团出国招商,希望把“失去的三年”抢回来。

  港企乐观 加码投资内地

  图:7月21日,在外企福伊特驱动技术系统(上海)有限公司,工人为高铁列车头进行装配和功能测试。\新华社

  香港贸发局南京代表处联合江苏省香港商会早前针对江苏港商的调研显示,持续三年的疫情对企业经营产生或多或少的影响,但多数企业仍对未来发展保持乐观或谨慎乐观,其中近四成计划在内地增加投资,另有近五成愿意保持在内地的投资计划,只有12%受访港企表示会缩减投资。

  香港贸易发展局华东、华中首席代表吕剑认为,无论从宏观经济还是微观的企业运营来看,今年都是“最困难的时候”,在此背景下仍有这么多港企保持乐观,这一方面跟江苏的疫情防控相对较好有关,另一方面也说明港商对江苏乃至整个国家的经济发展韧性仍然抱有信心。随着内地持续优化调整疫情防控政策,相信港企的投资信心会进一步提升。

  他透露,近期已有多家港企开始积极布局。例如,有一家全球知名的港资零售品牌有意进军南京设立首店,香港贸发局南京代表处协调了南京市商务局及投资促进中心,甄选重要的商业载体供这家企业考虑,最终该企业决定落子南京新街口。

  上述调研还显示,港商普遍希望深入了解各地与港商相关的政策,以便更好地把握政策所带来的机遇,也希望可以通过政策扶持、高管税收减免等方式引入更多人才等等。

  吕剑表示,贸发局将针对港企诉求开展一系列宣讲对接活动,希望港企对内地和香港的发展保持信心,同时,在国家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大背景下,也希望港企更加重视创新,全面融入国家发展大局。

相关内容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