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新闻 > 港闻 > 正文

梁振英勉港青放眼湾区大舞台

2018-07-21 03:16:15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图:梁振英(右)与杨勳出席《区区有故讲2─大湾区篇》新书发布会,分享其回内地服务国家的经历

  香港回归祖国已经21年,全国政协副主席梁振英在一本讲述大湾区演变的新书发布会上,分享其爱国观点。他说改革开放初期,国家百废待兴,但他和一班专业人士仍积极无偿将专业知识投入国家发展,这些艰辛奋鬥的回忆却“非常甜”。他说,年轻人的资本是青春,应放眼香港以外的更大舞台,同时应保有为国家发展略尽绵力的心态,因为国家不富不强,作为中国人的我们,在国际社会也不会有地位。/大公报记者 朱乐怡(文) 黄洋港(图)

  一本讲述大湾区改革开放40年以来经济、民生变化的新书,昨在香港书展上发布,香港政商界猛人到场支持。该书由史档工作室的阿史出版,题为《区区有故讲2-大湾区篇》,书中集合了大湾区内各地的历史人物和故事,更呈现了香港与大湾区其他城市之间,有着无法割捨的联繫和情感。

  梁振英昨出席该新书发布会时,分享他四十年前回内地服务国家的经历。梁说,1977年他在英国大学毕业回港後,便开始跟随中学校友在周末无偿回内地义教,由於当时北上发展没商业利益,有人因此质疑回内地定有“其他动机”,而当时经由罗湖口岸出境时,过了入境处,仍要被当时的港英政治部人员查验并记录身份证,即使当日政治环境如此,他们爱国之心强烈,仍坚持为之。

  享同等待遇 须有国民责任

  1979年深圳经济特区成立,包括梁振英在内的香港专业人士到深圳协助城市规劃。梁说,当时连卖地的槌子亦是由香港带过去,如今见证深圳由几万人的小渔村及农村,成为人口过千万、人均GDP佔全国最高位的城市,即使以前过关交通不便,又因没冷气要大汗淋漓工作,仍觉这些回忆“非常甜”,“人之为人,係有集体意识,小集体係学校,大集体係国家,驱使自己继续帮手。”

  香港融入大湾区发展,梁说港青要放远视野,“当时同我一齐排队过关、拿着红白蓝胶袋,装住半製成品回内地加工的厂商,今日已经係上市公司的大老闆。”他呼籲青年放眼香港以外的更大舞台,因只要跨过深圳河便有很大发展空间。

  梁又提到不少长居内地工作的港人,希望得到与内地人的同等待遇,他提醒大家在得到同等待遇的同时,也要準备承担国民的责任,要有投身国家发展大潮的心态。

  杨勳籲青年把握机遇

  港区前全国人大代表刘佩琼早於七十年代初,翻译经济学和投资学等讲义,带回内地讲学。她指,香港对於英国来说,只是借来的,她明知担任人大代表便不能进入港英政府,“香港当时人口只係中国13亿人的500万人,可以喺中国人大做嘢已係极大荣幸。”

  上市公司旭日集团有限公司副董事长杨勳,则在改革开放初期即回内地设厂发展。他认为,既可赚钱又可帮助国家经济发展的事“何乐而不为”。放眼现在,他觉得今天的机会不会比他们以前少,关键在於香港青年如何把握机遇。

相关内容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