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新闻 > 港闻 > 正文

疫下精神健康系列1\疫境抑鬱患者盼走出阴影

2020-08-07 04:23:29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图:疫情令抑鬱症患者增加,百分之十五有自杀倾向,精神科医生直言问题不容忽视

  编者按

  对新冠病毒的恐惧和焦虑令人不知所措,每日高度戒备使人身心俱疲,保持社交距离等措施,更令人感到孤独,倍感压力和焦虑……新冠肺炎阴霾下,市民日常生活及社交大受影响,甚至影响精神健康。《大公报》综合疫情下市民常见的多种精神健康困扰,并请来精神科专科医生逐一讲解,希望有助大家获取更多正确资讯,以健康方式应对情绪压力。

  新冠肺炎持续肆虐超过半年,不少市民出现抗疫疲劳,情绪持续低落,可能引发情绪病。有人疑因失业终日留家,无人可倾诉,感觉已患上抑鬱症;有人需接受强制隔离,惟生活刻板,每天由早到晚只能望着房中四面墙,感觉被社会遗弃,顿萌自杀念头。精神科医生表示,疫情持续,社会潜在情绪病个案势必增加,包括有自杀风险的抑鬱症个案,必须小心处理,并促请有关人士尽早求医。\大公报记者 方学明(文/图)

  阿玲:冇工开 淨係食同瞓

  “我一个人住在深水埗一间不足100呎㓥房,疫情二月开始严重之后,我已经冇乜工开,日日留喺㓥房,唔敢出街,我觉得好似同外面世界隔绝一样,情绪好低落,做乜都唔起劲。”30多岁从事接待工作的阿玲向大公报记者说。

  她自称朋友不多,甚少与人倾吐心事,疫情下,她没了收入,只靠积蓄过活,经济逐渐捉襟见肘。由於惧怕感染新冠肺炎,她长期不敢离开㓥房,“我最长有个几月无离开过间㓥房,日日食杯麵同饼乾度日。”大公报记者採访当天,见到她居住的㓥房内,堆放大量乾粮等食物。

  “我无动机离开㓥房,即使想出去走走,呼吸一下新鲜空气,但应该去边?完全无方向。”她坦言,疫情下感觉已对“做人”失了方向,就连“做人”意义也模糊,“(疫情下)又唔见得人,又无地方坐,我觉得做乜都要有目的,但而家乜都无目的、无意义咁。除咗食同瞓,谂唔到仲有乜嘢可做。”

阿杰:疫情仲有几耐先完?

  阿杰是被强制隔离人士之一,他早前由外地返抵香港,独自入住九龙区一间酒店房间,回忆14天不能离开房间的日子,他坦言非常难过,“日日由朝到晚,只係屈喺间酒店房入面,我觉得好辛苦,好无意义。一方面感觉好似与世隔绝,另方面脑海不断浮现负面情绪,例如点解会变成咁?究竟生存仲有乜意义等之类。”

  每当感到负面情绪来袭,他便尝试回忆过去的开心事情,例如旅行,避免自己被负面情绪支配,但坦言并非每次奏效,有更多情况是他萌生自杀念头,“我觉得好寂寞、好无意义,点解日日对住四面墙。即使14日过咗,出返去,疫情仍然存在,究竟仲有几耐疫情先完?”无数的“未知”,令阿杰感到不安。

相关内容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