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新闻 > 港闻 > 正文

娱乐场所势成香港第四波爆疫源头

2020-11-19 04:23:20大公报 作者:刘昕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图:第一及第二波疫情,最长的传播链是由酒吧群组开始

香港新冠肺炎疫情持续近十个月,中文大学医学院昨日公布研究发现,娱乐场所是首两波疫情的主要传播源头,牵涉七个群组,约91宗确诊个案,而且传播链最长,延伸至多个环境,容易造成社区大爆发。研究团队估计,第四波疫情仍会以娱乐场所为主,有机会如第三波时出现酒店宅度假(staycation)群组般的新群组爆发场所,建议政府调整防疫政策。政府昨日刊宪,把酒店和旅馆纳入表列处所,明日起生效,为规管staycation提供法律框架。

刊宪为规管宅度假设法律框架

食物及卫生局表示,考虑到第四波疫情随时出现,留意到近期staycation活动日增,相关活动参与者往往无戴口罩,部分活动参与人数相当多,加上早前已出现staycation感染群组,风险不容忽视。经修订后,四人限聚令将适用于旅馆酒店房间。政府将与旅馆业界商讨细节后,将另外刊宪,就具体措施订细节及生效日期。

中大医学院赛马会公共卫生及基层医疗学院首次以“网络流行病学方法”,分析本港自3月28日起实施社交距离措施前后的新冠肺炎爆发情况,时间涵盖第一、二波疫情(1月23日出现首宗确诊个案至5月31日)。研究区分12种接触环境类型,包括家庭、邻里、餐馆、娱乐场所(如酒吧或卡拉OK)、私人聚会、购物、个人服务(如健身房或美容院)、工作间、教育、宗教活动、医疗保健及交通运输。

研究结果显示,就“主要接触环境”而言,娱乐场所造成的传播次数最多,共牵涉逾90宗确诊个案。在总数123个群组中,涉及家庭的群组达63%,其中一半为“主要接触环境”。

研究又发现,本港第一及第二波疫情期间,324宗确诊个案与本地传播有关连,分布在123个群组中,其中59个属于“主要接触环境”(即有感染源头),其余64个是“延续接触环境”。第三波疫情则增加了派对群组,亦新增酒店、院舍、训练班及工作场所。

酒吧群组传播链最长

研究团队透过应用社交网络分析,重建群组传播的传播链,发现其中19个传播链涉及多于一种的接触环境。最长的传播链由一个酒吧群组开始,在26日内延伸至30个其他群组,涉七种接触环境。

中大医学院何鸿燊防治传染病研究中心副主任李瑞山称,第四波疫情可能会有新的社交场所爆发疫情,娱乐场所仍会是重要传播途径。以第三波的staycation群组为例,派对房间或食肆经规管后,市民以staycation来代替。而这类场所一旦爆发,就难以追踪,传播链亦较长。

食物及卫生局前局长、中大医学院医疗体系及政策研究所总监杨永强表示,只要市民不松懈,有病征就去做新冠病毒检测;另一方面,政府可有效追踪确诊者的感染源头,预估到将出现爆发的地区,就可预防第四波疫情。

相关内容

点击排行